《敦煌学概论/大家小书》是我国一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姜亮夫先生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娓娓道来,饱含爱国主义的情感与对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推本溯源,深入浅出,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又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文献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讲授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
纵古今,横万里。寻梦于文明之巅,叹瑰宝之风华,感秘史之迷离,惊发掘之旷古,思谜案之悬疑。放眼中外,幽深的清宫中隐逸的过往系人心弦,古国、宝藏消匿的影踪引人追寻,一座座古墓掩埋了无数红尘秘事,每一件国宝书写一段传奇。桩桩悬案留给后世诸多未解之谜,一次次考古发现不断揭开惊世谜局。 探索发现系列,宛如一个色彩斑斓、光怪陆离的万花筒。真实再现大千世界的神奇瞬间,精彩诠释人类文明的隐秘片段。神秘的、奇幻的、悬疑的……令人目眩神迷,欲罢不能。10卷本200万字的鸿篇巨制,辅以2000幅珍贵的图片,打造出一席华美的文化盛宴。 大江东去,淘不尽惊心动魄的往事如昨;青山依旧,遮不住黯然销魂的国宝如故。带着岁月的沧桑、穿越历史的烟尘,这些国之瑰宝向我们款款走来。每一件都具有无与伦比的珍贵价值,每一件都承
这本通俗读物,集中了世界五大洲古代文明的焦点,如古城、寺庙教堂、石窟、窖藏、碑碣、墓冢等,将其中有代表性的,如早期人类的菜托里脚印、尼尼微城址、特洛伊城、克诺索斯王宫、吴哥古迹、马期顿王陵等这些举世闻名的古迹,辑录成册,让读者从中品味到这些历史陈迹曾经的辉煌与衰落。有些遗迹甚至被后人忘却了,经过考古学家发掘,揭开它的历史面貌,使人们重新去认识它,解释它。它并不神秘,只是在时空上与现在有差距,诸多遗存是当时人们部分生活史实的再现。对每个人来说,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是很有必要的。读完这本书后或许就有这种联相吧。考古同样也不神秘。每发掘一处重要古遗址,首先要多方面地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进行细致的勘查、钻探,经过深思虑后选择重点地块进行发掘。凡出土的遗迹、遗物等,都详实予以
当今世界,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背后的文化,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杆”;是引导人类社会潮流的“坐标”。因此,文化的发展就是注入社会新鲜血液,不断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积淀下的一座座古墓,其背后都有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我们刻骨铭心。想象一下,当你拨开一座座墓穴上尘封泥土之时,眼前那或远、或近、或早已被世人遗忘,在人们心底封存的世代古人们,他们在那个时代创建了早期的社会,其中有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成果,然而,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他们为后人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如每座墓穴背后都隐藏着一段传奇,每段传奇背后都隐藏着一段故事,这是一种历史常态,每个时代都无法避免。你看远方那一座座或大或小的墓丘中,掩埋的不仅仅只是
《中国钧窑考》记录了作者对钧瓷考古发掘和实践认知的珍贵成果,同时也收录了陶瓷泰斗和部分专家学者有关钧瓷的学术论文。书中对钧瓷的起源、宋钧台窑的发掘、钧瓷釉料的探索等都有科学的分析和独到的见解。
《敦煌壁画飞天百图》是中国画线描系列中的一本。敦煌飞天是敦煌莫高窟的名片,是敦煌艺术的标志。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本书作者崔贺队将收集到的飞天资料整理成线描,并按朝代的先后顺序排序,以供美术爱好者学习和参考。
在美洲的土著人中,一直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讲述,他们的祖先在世上留下了十三块和真人头骨一般大小的会说话、能唱歌的水晶头骨。他们坚定地相信着,这些祖先留下的头骨中蕴含着有关人类起源、发展和死亡的重要信息,甚至还能帮助人类解决许许多多未解之谜。 根据传说中的记载,当人类终有一天把这十三块水晶头骨发现,并且聚集到一起的时候,这些神奇的头骨将会为人类破解那些被深藏的秘密…… 最初的时候,作者也仅仅把这个传说当成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并没有在意。直到20世纪初,当真的有一颗水晶头骨在古玛雅废墟中被发现以后,他们才忽然开始相信,也许真的存在这样神奇的头骨。而当另外几块头骨陆续被发现,他们意识到了这个事件的价值,于是立刻开始着手调查此事。 在逐步深入的调查过程中,本书作者发现了有关
《中国文明考古》选取了周口店猿人遗址、殷墟遗址、三星堆遗址、南越王陵等考古发现的惊心动魄的发掘历程,讲述了其中的曲折与执着,震撼与感动,智慧与惋惜,展示了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一揭开了众多历史谜团。
《历史的天空:历史传闻中的宝藏》介绍了,当寻梦与文明同在,叹瑰宝之风华,感秘史之迷离,惊发掘之旷古,思迷案之悬疑。放眼中外,幽深的庭院中隐逸的过往系人心弦。 古国、宝藏消匿的影踪引人追寻,一座座古墓掩埋了无数红尘秘事,每一件国宝书写一段传奇。桩桩悬案留给后世诸多未解之谜。一次次考古发现不断揭开惊世宝藏之谜。
本书是考古专家写给普通读者的读本。取释疑、解谜、改写、补写历史的角度,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记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领域的33次重大发现——从窥探高原古国之谜到潜入水下探宝,从寻觅远古岩画到发掘地下宫殿……讲述了一个个迷人的故事,展示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
《中国外销瓷》详述外销瓷的特色,从而透视瓷器贸易的来龙去脉。这些独特的瓷器,既以中国纹饰为本,又融合全球各地消费市场的口品味,显示贸易往还也是艺术风格和技术传播的通道。中国瓷器于汲取造型和图案艺术之余,反过来也成为模仿的对象,其影响不仅在近东,而且远及荷兰、德国、英国,甚至墨西哥。 作者借助大量从博物馆和其它珍藏精心挑选的图片,细说一幕幕关于贸易、探索、航海、沉船和艺术交流的精彩故事。提起中国外销瓷,不期然令人想到远洋帆船上满载的青白瓷瓶、碟、罐,它们厕杂于茶叶、丝绸、漆器和香料等品之间,穿越重洋,散落于在亚、美、欧各洲。
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在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之内,为正统初年(1436—1438年)所立。该碑亭为红墙黄瓦,重檐歇山式建筑。石碑作螭首龟趺形制,通高7.91米,青白石雕成,篆额“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碑阳刻洪元年四月十七日仁宗朱高炽为其父明成祖朱棣撰写的碑文。碑文竖排,共42列,计3236字。碑文采用散文、四言诗歌形式对成祖及徐皇后一生的功德作了精辟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