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女儿毛毛的这本新著,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迭宕起伏的政治历程及其家庭的悲欢离合作了生动记述和理性思考,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书中插有130多幅珍贵的照片,有许多首次发表的生活照。 作者毛毛是邓小平的女儿,她的这本新著,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邓小平在“文革”十年中跌宕起伏的政治历程、他在这个过程中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深入思考以及他的家庭悲欢离合,作了生动的记述,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情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思想、品格、气节、胸怀和胆识。 凡经历过“文革”的人,无不怀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邓小平是“文革”十年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写文革,不能不写邓小平。而“文革”十年又是邓小平人生中跌宕起伏的重要一页,写邓小平也不能不写“文革”。毛毛写下父亲的“文革”经历,既是
《陈云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陈云同志的传记,《陈云风采/老一辈革命家风采》生动展示了陈云同志多次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陈云同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开展和成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
该书主要记述毛泽东与贺子珍充满真情和曲折的爱情婚姻生活和几十年悲欢离合的故事。从“贺家坟里出娘娘”的传说到20世纪20年代“永新一枝花”与毛泽东的奇遇,从大革命年代的“井冈之恋”,到成为红色根据地的“模范夫妇”,他们二人在政治风雨中荣辱与共,在长征路上艰苦相依,却没想到会突然发生婚变,贺子珍在延安窑洞“神秘失踪”。从此,一对患难中的革命夫妻由于性格上的原因彼此分离,并因此给二人留下难以挽回的遗憾,在以后的生活中留下深深的心灵创伤,由此演绎出中国革命史上一段充满神秘色彩的情感传奇,留给后人无限的感喟、遐想和启示。
2013年是周总理诞辰115周年,作为一名在他老人家身边工作长达15年的后辈,高振普觉得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总理的115周年诞辰做点事。谨以此书献给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2000年11月,高振普将自己在周恩来总理身边工作中经历的往事集辑成册,以《周恩来卫士回忆录》为名出版。6年来,这本书印刷了3次,发行45100册,被广大读者传阅。它对于人们了解周恩来作为一位伟人的平凡生活和在其中蕴含着的精神风范,发挥了的作用,为此,我感到很欣慰。 总理,这个新中国成立召开的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政务院后当之无愧由周恩来担任,在历史和今天一直是个高尚的代名词,总理二字充满着人民对周恩来的爱,对周恩来的敬,对周恩来的怀念,怀念他的品德、他的作风、他的为人处事,更怀念他处处做表率,时时联系人民,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他在人
原书第一版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曾畅销120万册。一位外国作者为中国人描述了一位中国领导人的生活,作者采取了通常以叙述为主的传记笔法,但在史料甄别、背景分析和观点评价等方面,都经过深思熟虑和精雕细琢,是西方数百种《毛泽东传》中的经典之作,以8种文字在不同国家出版。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史出神入化,引导读者体味“故事”背后的时代困惑和制度机制,把毛泽东丰富的情感与的挑战性的理论创造联为一体,从而全方位地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壮观图景。 在《毛泽东传》一书中,一位外国作者为中国人描述了一位中国领导人的生活。该书不仅体现出作者对于历史事件高度的敏感性,而且也渗透着政治学视角的理论穿透力,对于人物的情景分析更使历
毛泽东一生爱山,惟有庐山一而再、再而三地登临,并在此演出了中国历史上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毛泽东为什么如此偏爱庐山?庐山之谜,毛泽东之谜? 初上庐山,毛泽东踏进美庐,幽默地高声说道:“蒋委员长,外违了。” 《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在全会上得到一致通过,彭德怀也同样举手赞成。毛泽东听到农村办技术学校,很感兴趣,对汪东兴说:“这个办法好……你回去办些学校,让上不起学的农民上学,好不好?” 虽然毛泽东说了:“林彪还是要保”,但在毛泽东心中,他们已经“失宠”了。
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影响100人之一。
这是一部106位亲历者个人回忆的记录,是30多年岁月逝去后留下的洁光片羽和心灵印记。 这些对毛泽东的日常生活、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小事”的叙述,为我们勾画的不仅是一个伟岸肃立的领袖形象,更是描绘了一幅毛泽东生动真切的“画像”。 让我们体味这一个个“故事”背后的情怀,而触摸到已远离了我们多年,但已经融入到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的“内心世界”。
邓小平和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他们在半个多世纪交往的多彩人生中,承载了厚重的时代内容和文化意识。本书从邓小平和毛泽东的情缘、情感、品德、情操、智慧、个性和两位伟人的相互评价等方面展现了他们传奇人生、丰富的个性世界、无穷的人格魅力。 对邓小平与毛泽东,人们总喜欢提及:一面旗帜,两次革命,两代核心,两位伟大。重温中国的现代史,再回首共和国至今走过的路程,人们会永远铭记两伟人的卓越功勋:是毛泽东领导人民找到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邓小平则是毛泽东领导人民找到了翻身求解施的道践;邓小平则是毛泽东开辟的道路的坚定践行者,在三中会后,正是他领导人民探索出了一条使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康庄大道。
他伴随毛泽东度过其一生中最平和的几年,吃饭时毛泽东总为他夹菜;在主席子女的入学表格上,家长一栏居然是他的名字。1954年,他三次向毛泽东提出离开中南海,毛泽东曾三次挽留…… 他就是王鹤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兼任毛泽东生活秘书,同时还肩负照顾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健康的重任。 本书作者王鹤滨为您独家讲述毛泽东的私人保健故事以及其在伟人身边的难忘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