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周恩来”是一个重大的具有深远历史内涵的课题。 有人曾讲过: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历史,很大程度上是毛泽东、周恩来和蒋介石的历史。毛泽东与周恩来走到一起,结成终身之盟并成为历史巨人,蒋介石则最终被历史所抛弃。从“毛泽东与周恩来”这个角度审视这一历史走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客观进程。 本书描述了毛泽东与周恩来这两位传主在中国革命斗争中并肩战斗、密切配合的情形以及他们之间的某些矛盾,分析他们在重大战略决策中表现出的才智、胆略和不同的文化品格特征,反映他们具体而真实的关系。
李井泉(1909年11月1日—1989年4月24日),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曾任中共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川西行政公署主任兼军区政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第一书记兼成都军区第一政委。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捷主编的《开国元勋李井泉》以图片的形式勾勒出众多历史人物与李井泉的关系,每个章节页上的相关短语与该节内容遥相呼应,大部分照片背后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画册中的许多背景照片,是主创人员在详细地了解李井泉史料后,实地感受、拍摄、筛选的。 本书是第一本以
与以往的研究成果相比,本书至少有如下新意和创见: 一是关于早年性格特征的研究。已有不少学者从家庭背景和经历入手对毛、周的人格特征进行比较,而本书则将视野进一步拓展到家族和地域文化。 二是关于毛泽东、周恩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 三是关于各个领域思想的比较研究。这是本书毛、周比较研究的重点。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胡长明同志把毛泽东、周恩来的思想归纳为以下几种关系:一是创始与发展的关系;二是相互补充、交相辉映的关系;三是互相借鉴,螺旋上升的关系;四是同中有异或异中有同的关系;五是先异后同或先同后异的关系。 本书的创见当然不限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说在每一章中都有不少新意。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研究领域的一流学者,宫力教授基于异常丰富的文献资料,以详细过人的史述、系统深入的论析和准确可靠的理解,内涵丰富和条理分明地展示了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和实践活动,并且在中美关系重大事件真相和重大历史过程的发掘、梳理、澄清和阐释方面多有创新。宫力博士的这部力作清晰地再现了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复出到90年代20余年间中国政坛的风云变幻和中美关系发展起伏变化的历程,以如此众多、丰富多彩的历史史实和翔实的文献资料,系统论述邓小平对美政策及其实践的著作在中国尚属罕见。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