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洞国将军,毕业于黄埔军校*期。在东征、北伐战争中,受到血与火的洗礼。1933年春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成为*早参加对日作战的中国军队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又先后身经保定战役、漳河战役、徐州会战、豫西会战、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等大小百十战。特别是1943年,身为中国驻印军新1军军长和副总指挥的郑洞国将军,与盟军将领史迪威、索尔登等一起,率部反攻缅甸,横刀国门,大振国威。十四年抗战,郑洞国金戈铁马,纵横驰骋,以赫赫战功跻身为一代中国抗日名将。 郑洞国将军是一位具有朴素爱国思想的正直军人。大革命失败后,由于思想局限,他在痛苦和彷徨中,与曾在东征、北伐战场上并肩战斗过的共产党人分道扬镳;1948年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时刻,他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这次重要抉择,使
宋美龄跌宕起伏一生,大致分为大陆时期、台湾时期、美国时期。台湾时期和美国时期,可称为她的 后半生 。从时间来看,后两个时期在她的历史中占的比重还应该大于大陆时期。依照中国人特别重视晚年历史,强调 盖棺定论 的传统,更应有所关注。 本书在全球背景下,以宋美龄个人的思想、行为与生活为主线,探讨她在 外交 工作、社会事业、妇女工作等方面的作为,梳理其与家族其他成员的关系,分析其晚年隐居生活的幕后工作,勾勒她与中国现代史的一些风云人物复杂而又微妙的关系,以图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其人、其事与其作用。我们认为,惟有如此方能在重重迷雾中找到那个真实的宋美龄,进而才可以更容易为宋美龄在历史上定位。
《陪都岁月:重庆时期的宋美龄研究》选取宋美龄研究中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角度,立足于详实而丰富的新史料,讲述宋美龄在重庆时期的政治生活。全书共分五章,包括初入四川:宋美龄视野中的重庆;举国大内迁: 蒋夫人再莅重庆 ;战争与中国女性:蒋夫人的 宣传战 ;废墟上的 救赎 :大轰炸时期的宋美龄;陪都岁月:精神重于物质。本书通过系统梳理重庆时期宋美龄参与抗战建国事业的方方面面,从全新的视角解读宋美龄在这一历史阶段的心路历程和历史作用。
《向忠发的浮沉人生》一书通过十三章五十一节,运用纪实文学的写作方法,采取时间顺序,详述了向忠发充满矛盾的一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不断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曲折与艰辛。全书语言生动,内容充实,发人深省,既可以作为党史读物,又可以作为普及知识的大众读物。
宋美龄做为 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女政治家 的地位受到肯定,她擅长于演讲和鼓动,并在 新生活运动 、中国空军组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1943年访美争取外援活动、坚持 一个中国 立场等事件中有着突出的表现,她的政治生涯一直在为她所归属的政治系统的某些政治目的而奔走游说,充分体现了她作为政治活动家的素养。虽然宋美龄不是政治领袖或政治理论家,但是在其一生的政治活动中,的确不乏真知灼见,虽然明显不能形成系统或体系,不能担当创立某种政治思想或政治演说的大任,但是对于研究民国时期政治思想,仍然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书避免了对宋美龄思想地位拔高脱离实际的弊端,重在从政治视角来研究其一生从事政治活动的思想变化的历程。二姐宋庆龄眼中单纯的小妹如何一步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女政治家?教会学校、留美、蒋
本书完整记述了刘公武先生爱国爱民、追求光明的一生。 1903年,刘公武出生于华容县城的一个商人家庭。青年时代,他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在复旦大学时成为学运先锋,因参与学潮被退学回乡,随即身体力行参加了湖南农民运动,遭反动当局通缉后,他远走南洋谋生,后为探索德意志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恢复重建的奥秘,赴德国留学。 九一八事变后,刘公武从海外毅然回国,任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部上校秘书,辗转塞北抗战。全面抗战爆发后,他担任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二分校少将政治部主任,竭尽心力培养抗日军政人才;任武冈县县长,颁布新政,贴近民生,开化民风。 抗战胜利后,刘公武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秘书长、省民政厅长等职,协助程潜、唐生智、仇鳌等促成湖南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公武先后任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参事室
历史是伟人的传记,因为有康有为、梁启超、袁世凯不同凡响的跌宕起伏,则旧朝崩坍、民国初生之风景大备!当历史的某一时期开启,在火光的召唤下集结起民众的大队,伟人的传记便因之而更加丰富,后人一读再读,撷取其中的若干片断,人物行止,文字语境,以此为镜,外视内省,悲声落泪,会心一笑……如此这般,我们的七尺之躯便承接于历史中了。 在“成则王败则寇”的千年旧俗下,袁世凯被唾骂百年。然其杰出的治国之才确于华夏有大功,本书客观公允有说道。
本书作者回忆她和周总理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的往事。 从常人的角度看周恩来,看到的是一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总理标准像; 从家人的视角再看周恩来,会发现他更为深邃复杂的人格魅力; 这幅真实展现周总理的全景图,对很多细节的记录,读来莫不令人感动、伤怀…… 周恩来总理的侄女——周秉德女士自幼在总理身边长大,亲眼目睹、亲耳聆听了他老人家许多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事,通过深刻的思考、饱蘸深情的笔触,她将这一切传达出来,成为部亲人回忆总理的作品。
《孙中山传》以丰富的史料为基础,从满怀爱国与变革热忱的青少年写起,至孙中山去世,真实记录了孙中山的人生历程。作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全国重点选题,《孙中山传》遵循的写作准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采纳利于真实展示历史事件与人物的相关理论、方法论;广泛收集与使用各类资料;吸取的研究成果:侧重思想研究。所以强调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因为孙中山研究兼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今天,他依然是振兴中华和统一祖国的光辉旗帜。
当戴氏一家满怀喜悦地迎接这个新生的幼儿降落人世的时候,又怎么会想得到,那个在襁褓中哭得满脸涨红,手舞足蹈的小男婴戴春风,就是后来在历史舞台上兴风作浪,改变多少人命运的军统魔头、嗜血魔鬼戴笠戴老板呢?
人们印象中的阎锡山是平面的、单一的、“脸谱化”的,而真实的阎锡山则具有复杂、多面、特殊的历史性。他既不是神,更不为鬼,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有鉴于此,笔者集十数年翻检历史资料之心得,在对所有新见旧有的珍贵史料进行条分缕析的基础上,试图将一个真实的而饱满的阎锡山展现给读者。 本书以时间顺序为纲,以描述历史事件中人物作为为目,以与史有徽的雪泥鸿爪为点缀,以历史研究的观察角度和客观描述的写实手法,从政治、军事、经济、思想、文化诸方面对阎锡山进行了立体式扫描。使读者对阎锡山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更对山西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观照。
《胡乔木传》(平装)(全2册)内容介绍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六、十二大以后到逝世。较为客观、详实地记述了胡乔木的一生经历和贡献。 胡乔木是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国史上的一位起过独特作用的重要人物。他曾长期担任毛泽东的秘书,“文化大革命”后,又协助邓小平做了许多重要工作,享有“中共中央第一支笔”的美誉。本书按照胡乔木的生平经历,分为六个单元:一、青少年时代;二、从延安到北京;三、五六十年代;四、“文革”中;五
本书由周恩来亲属中的晚辈、身边工作人员的子女所写的回忆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文章组成。作者们均在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西花厅,与周恩来、邓颖超有过接触,亲耳聆听过他们的教诲,也是他们高尚品格的见证人。作者们通过回忆,写下了与周恩来、邓颖超相处的幸福时光,记述了周恩来、邓颖超的一些事迹,反映了他们努力工作、艰苦备斗、关心下一代、刻苦学匀的品格,凸显出周恩来和邓颖超身上集中体现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