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与治理技术》主要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主要危害性。本书从地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理论出发,归纳总结了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的基本方法,以及部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范例。《地质灾害与治理技术》可供从事水利、铁道、公路、建筑以及地质工程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李四光传》的五位作者都是先后在李四光身边工作过的同志。他们不局限于一时的耳闻目见,而是查阅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做了广泛的访问调查,并结合近百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传主各个时期的思想感情有重点地进行了分析研究。他们都不是文学工作者或新闻工作者。他们写这本传记的立意、观点和视野,读者可以从本书的有关章节、尤其从“结束语”中体会到,无须我们多说。总之,这本传记应当可以被认为是一本认真的尊重历史的传记。时代在前进,科学在发展。在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前进的今天,重读这本传记,仍然使我们对李四光毕生所从事的科学实践感到骄傲。“不废江河万古流”,我们相信,历史将会继续作出这样的回答。
《地质灾害与治理技术》主要介绍了我国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及主要危害性。本书从地质工程设计、施工技术理论出发,归纳总结了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治理技术的基本方法,以及部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范例。《地质灾害与治理技术》可供从事水利、铁道、公路、建筑以及地质工程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
詹天佑(1861-1919),是中国近代最早的留美学生,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开拓者,科技前驱,工程学之父,的爱国者。本书系统、生动地介绍了詹天佑曲折而光辉的一生,对前人有关著作中的一些误记作了考订,并次从思想史的角度,对詹氏的爱国思想、科技与管理思想、教育与人才思想、政治与伦理思想等,进行了整理、论述与分析。本书指出,詹天佑不仅以开创中国自建铁路京张铁路的光辉成就鼓舞了中华民族,而且他在思想史上的贡献也将光照后人。
本书选择孙鸿烈等若干参加过青藏科考队员为访问对象,通过他们的回忆,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青藏高原科考经历、相关的研究活动和国际交流。《青藏高原科考访谈录(1973-1992)》选择的访问对象包括考察队负责人和参加考察的不同学科的主要人物,具有代表性。他们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层面,再现了青藏科考的艰辛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