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智力的教育,因此在所有的章节中,都将始终贯穿着这样一个主题,并从多个视角进行说明 简单地说,就是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老师也必须有活跃的思想。 我社出版的《教育的目的》中文版,广受读者喜爱和好评。这次推出《教育的目的》(珍藏本),有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中文本,第二部分是英文本,第三部分是从读者近万条好评中精选出50篇有代表性的读后感和评论。 珍藏本=中文译注+英文原版+大讨论
《周国平论教育2:传承高贵》系《周国平论教育(修订版):守护人性》的姊妹版,是作者写给中小学教师的教育随笔集,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关于教育的思考和探寻的文字。提倡教师(父母)应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把自己的文化底蕴带入所传授的知识中,对学生(子女)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人性中的高贵成分得到发展,使人类臻于美好和完善。
1930年,阿德勒出版了《儿童的人格教育》,他对个体人格的关注对教育具有积极的意义,教育关怀是阿德勒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动力之一,人格应是教育关注的核心。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不同,阿德勒认为,虽然个体的成长主要是受童年特别是人生前四五年的影响,但人格是社会决定的,不是性决定的;人格的中心是意识,不是潜意识;个体行为的动力是自卑感,不是性。儿童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即生活风格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基本定型了,主要有四种生活风格:支配—统治型、索取型、回避型和对社会有益型。他发现,家庭教育在儿童的人格成长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特别是父母的养育风格对孩子的生活性格有重要的影响,他把养育风格分为:民主与鼓励、过分宠爱、过于顺从、主义、忽视、拒斥、过于强迫、刺激孩子的性意识、惩罚、对健康过于关注,等等;
我们中国人经常宣传每一种职业的辛苦,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职业在“进乎技矣”的境界中的幸福与乐趣,这也造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种种顾虑。而教育是陶冶人之心灵的职业,它应当有比一般职业更多的快乐。“对教师职业生命负责”,是教育政策制订者和管理者的职责,也应当是教师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师不敬重自己的职业,没有自觉的进德修业的意识,他能有职业幸福感吗? 这是致青年教师的警醒文集,也是青年教师的职业范本。
人口变迁、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革新三股力量推动当今世界产生巨大变革,传统教育范式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世界范围内青年人就业难的问题,则更加凸显了这一矛盾。 在批判分析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改政策趋向之基础上,作者对比各国PISA成绩与创业水平等相关数据,论证了“优质教育”的代价以及“创造力和创业精神才是推动社会进步、改革教育范式的目标”的观点。结合部分国家成功的学校案例,提出人类社会即将面临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向以创业为导向的教育范式的转换,进而为世界教育之未来给出了三位一体的全球创业教育框架建议。 面对时下“难就业季”与“上海PISA二连冠”,书中对西方国家教改“东学之路”提出的警示和建议,或为中国读者带来新鲜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 《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
新世纪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系列教材(修订版)旨在打造完整的英语专业学科体系,全面促进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将为我国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性和先进性的体现:按照《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要求和教学原则精心设计,凝聚海内外英语专业教育界专家学者的智慧,反映英语专业教育、科研的成果。 前瞻性和创新性的结晶: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详尽的需求分析和严谨的科学判断,梳理现有教程,优化教材结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专业技能、专业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的匹配,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增强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
教育本身是个人发展和社会生活延续的手段。教育和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各种社会实践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要受人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所以,教育学的发展不是单一学科发展的结果,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在现实的教育科学研究中也是十分明显的。 教育科学本身所涉及的领域在空间上是广阔的,在时间上是连绵的。因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整体观,要认识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内部因素之间和外部因素之间都有着非常广泛的联系;应该有一个动态观,要认识到,教育是与时俱进、持续发展的。纵观几千年来的教育学发展史,从最初蕴含在伦理学和政治学当中,到独立出来形成一个体系,再到形成若干分支,无不是与时俱进的结果。由此可见,教育学是一个有着广泛联系的,有着广阔的研究领域的,不断
本书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策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本书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著。除了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深刻的。作者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问题到智育问题都详尽地加以论述,提出了很好的主张,并在具体操作指导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全书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3百年前的论述,至今对人们还很有启发。
本书是一本关于英国中世纪晚期教育思想的通俗读物。它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缺点以外,其他主张,如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策视以及好些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时至今日,还是可以发人深省的。 本书是十七世纪著名的英国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所著。除了他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深刻的。作者从健康教育、早期教育、德育问题到智育问题都详尽地加以论述,提出了很好的主张,并在具体操作指导方面提出了良好的建议。全书写得深入浅出,生动感人,3百年前的论述,至今对人们还很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