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学校”,这是夏山学校百年的教育主旨。在这所学校里,孩子们可以真正做自己,穿自己想穿的衣服,不受管教和压制,也不会被强迫上课。然而,在夏山几乎没有孩子逃学,也很少有孩子想家,每个孩子都能独立自主地生活。 夏山学校是《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原型,被世界各地的家长和老师誉为“极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这所学校的创始人A.S尼尔因践行自由教育的理念而名声大振。在本书中,他通过大量鲜活生动的案例,直击孩子说谎、自卑、哭闹、不遵守规则、缺乏学习动力等典型问题,为父母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解开种种教育难题,唤醒孩子的自驱力,养出自尊、自律、自强的孩子。
《芬兰(教育强国强民)》简介:芬兰的高福利和全球竞争力都源于其完善的教育,它将幸福理念落实到教育的每一个阶段。在芬兰,幸福教育从幼儿时期就已经启程,它坚持让每一个人都上一样的学,享受平等教育资源,坚持通才教育,让人人能够全面发展,坚持人性化教育,培养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和关爱精神。芬兰以轻松的高考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以完善的职业高中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芬兰以随时随地、想学就学的理念建立了自由的成人教育体系,培养全民终身学习的观念。正是如此尊师重教的教育体系培养了芬兰人的种种优秀品格,铸就了国民幸福之本。 《芬兰(教育强国强民)》由刘英所著。
在本书中,陶行知主要阐述了“教学做合一”、“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生活教育的观点,其中有对办学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对八股及会考制度的抨击,有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小先生制”的阐述,有对中国教育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同时编写者通过导读使读者更能联系今天的实际情况理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引起读者对教育现状的思考。
本书萃集了顾明远先生在进入21世纪前对教育问题的所思所感,有杂谈,有育人,有关于教师成长,行文自由而独具个性,对于反思今天的教育仍深有启示。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经历了长久的学习和长期的适应。要想成为杰出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作为储备,还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的工作方法。可以说,做教师难,做一名杰出的教师担负着一个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也是培养下一代最重要的角色。杰出教师有哪些特征呢?本书综合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杰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一般特征,同时,结合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成果,总结了杰出教师的诸多生存之道,汇编成一本教师用书。希望能给广大教师以深刻的启发。
《名师说课实录》的课堂艺术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开讲艺术。授课前设计一个好的“导言”,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引人课的“意境”。 二、注意结尾艺术。在结束之前要安排一个令人激奋的结尾,或留下一个悬念让学生朝课外阅读延伸寻找答案,令全班学生的思维欲罢而不能,欲休而不止。 三、注意语言艺术。善用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去粘住学生。语言层次丰富,优美生动,感情真挚,富丰节奏美,感染力强。 四、注意结构艺术。每堂课都讲究艺术构思,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堂课的教学思路都不雷同,并且善设“小高潮”,使学生乐于学习。 五、注意形象艺术。根据学生的特点,常借助“道具’’进行直观教学,引起学习兴趣。三角板、火柴棍、粉笔盒都可以为完成预定的教学目的服务。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然而并
本书是桑代克将动物心理实验技术运用于人类学习的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全书内容全面,论述具体,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主要观点与风格流派,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心理学著作。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相当的年轻,但其源起,却可溯及人类思想的萌芽期。18世纪之前的心理学思想,散见于古希腊和中国哲学家、教和基督教的官能心理家学、科学革命时期的机械论者等著述之中。到了18~19世纪,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若干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联想主义、自然主义、实证主义、进化论、科学边缘的研究和实验生理学等,加速驱动着心理学从哲学事分化出来,为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供了基础。然而,心理科学的真正发展则是20世纪。
在大多数青少年看来,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在这样的认识下,他们总是处在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这是令家长和老师非常头疼的问题。本书共八章,聚焦每个青少年成长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困惑。每章分为“对话哈佛”“哈佛对你说”“哈佛教你怎么做”三个版块,从青少年面对的困惑入手,以分析问题,汲取名人经历中的榜样力量,通过哈佛学子的成功之法,让孩子明白是在为自己读书,从而真正意识到读书书对于自己未来人生之路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