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手绘图谱植物卷》《诗经手绘图谱动物卷》两册,以冈元凤纂辑《毛诗品物图考》所出先后顺序为序,分草、木、虫、鱼、鸟、兽卷,每卷所列物种以《诗经》篇目先后为序,加以常识性注解,并对原诗稍作简析,同时对照收录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所绘制相关物种图片,对比铺陈,凡四百余幅图片,方便读者一一对应,格物致知。
书名为何为《逝去的武林》?原意是指李老这一代人所处时代的武林风气和武人做派在现在这个社会已经式微。但是,尽管行为举止上的一些东西逝去了,精神上的东西还会点滴流传下来。对于形意拳,这几年大家可能不是太了解,因为武术现在基本是往健身的方向发展。形意拳在五十年前等于是中国的国技之一,“形意拳就是所谓的杀人之技”,是说它是中国买战性的武术技法。当时练形意拳主要是因为国破家亡,时代使然,这让形意拳犀利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结果是提形意拳大家就忘了它的内涵了。形意拳是内家拳,表面上凶悍无比,实际上在其内涵中、在武者的个人修养方面都有无限的进境。
《诗经》是中国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共计160篇。作品以抒情诗为主流,兼有叙事诗、讽刺诗、歌谣等形式。运用了赋、比、兴表现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选取了《诗经》里的51首诗歌,都是《诗经》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拼音注释和英文翻译版,让中外诗歌爱好者都能感受它的魅力。书中所选的绘画作品大多出自历代画师名家之手,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于理解《诗经》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意境有非常大的帮助。
“从来佳茗似佳人”,茶作为一种高贵的植物,与记录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变化的节气休戚相关。在不同的节气,在不同的季节物候,茶会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二十四节气 茶事》以优美风雅的笔墨,讲述了节气中的茶,以及独属于茶的历史、故事、传奇以及风情。
既为了从学术上探讨一种事实的真象,也为了向陷于日常烦恼的读者介绍羌姆所传达的另一种艺术观和生命观。当然也为了自己,把因伤病中断的旅行以文字的形式延续下去。 本书所讨论的“羌姆”,同“卓”“嘎尔”等概念相对应,专指以表达宗教奥义为目的的寺院仪式表演。“羌姆”一词,本义即为“蹦跳”,也可与“卓”和“嗄尔”等词相结合,组成“卓羌姆”、“嘎尔羌姆”等词汇,以表达特定类型的舞蹈。
本书是“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文本”丛书中的一种。该丛书共有十三种,由中国人民大学罗安宪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张立文教授任总顾问,罗安宪、彭永捷、林美茂等专家组成编委会。该丛书专门为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以及中华经典诵读等考试之用。 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极盛于宋代,由此人们将词看作是宋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并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唐诗、宋词”这一经典说法。本书约1.8万字,主要选取宋代有代表性的名家词作120多首,尤其侧重选取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以及婉约派柳永、李清照的精品良作。本书主要用作诵读,因此本书对文字不作解释,只对生僻字或易混字作注音。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有着直接的联系,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稷安。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思想家颜之推写下上万字的《颜氏家训》,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孙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并告诫子孙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同时希望子孙能将士族门风维系不坠。 北宋名臣司马光的《温公家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封建家庭伦理关系、治家方法、子孙的身心修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并告诫作为长辈的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 文化的繁荣,靠的是文脉的传承。家族的赓续,靠的是家风的熏染! 家风,是隐藏在家族发展与文脉传承中的文化基因。纵使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但家风、家训就像精神脐带一样,为后世供应着营养。一句诗说得好,“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有滩声似旧时”,社会变化的是人事,但不变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