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Nunan所著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是1989年英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交际课堂的任务设计》的全新版,是一部总结了过去20年来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学术专著。该书强调教师发展和培训的范式应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语言课程和大纲的设计应该融入学习者的知识视域和生活经历。把学习者和教师的知识视域和经历带人课程的有效途径是任务。任务既是方法、内容,也是课程。这是作者的一个很重要的教师发展观和课程观。 新版本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任务型语言教学中任务和课程的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任务型语言教学的实证研究基础”,“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形式教学”,以及“任务型语言教学中的评价”四个章节,使这本书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更趋完善。作者从一个语言教育实践者和教育理论研究者的角度,用通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第2版)》为部全面译介当代国外翻译理论流派代表性论文的译作集,共选择了当代国外前沿、具专业性的八大理论流派(语言学派、阐释学派、目的学派、文化学派、解构学派、女性主义、后殖民译论、苏东学派),然后在每一个流派里面找出有代表性的学者(共33名)及其代表性论文(总共33篇),把它们翻译成中文,在每一章(即每派)、每一篇论文前都配上一篇简明扼要的导读性文字,同时还配上详尽的参考书目,以帮助对当代国外译学理论流派及其代表性论著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广大攻读翻译专业的硕、博士生,在短时间内即可把握当代国外翻译理论的概貌,从而发现自己的专业兴趣所在。 《当代国外翻译理论导读(第2版)》学术视野开阔,思路清晰,评介结合,以读者为本,为攻读和研究翻译专业的师生及专家提供了一
本书广泛地吸取了外众多学者的学术营养,具体介绍了:英汉传媒特点对比研究、英汉传媒话语创作对比研究、英汉新闻话语对比研究、英汉报纸版面设计对比研究、英汉新闻文本解读对比研究、英汉传媒图片解读对比研究等。
本书运用Fleischman等人的时态叙事理论,提出时态分析三维框架,同时采用语料库的方法,基于自建《纽约时报》新闻报道语料库,对英语新闻报道中的时态使用状况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定量定性研究,发现了新闻报道中时态的使用特征和功能,为观察新闻类文本的时态使用提供了不同的视角。本研究显示,时态的功能与动词类型、时态所处文本位置密不可分,时态不仅局限于指涉时间,而且发挥重要的语篇和元语言功能。时态使用的新闻文体特征分析,为研究时态与动词类型的关系、时态聚类以及时态的语篇功能尝试了新的思路。
本书是一部以历史文献为核心的英语史教程。它通过大量原汁原昧的选文,从语音词汇、语法、书写法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全方位地展现了英语的演变过程。选文来自各时期的经典文献,大多附有原文扫描圉片、转写文本(包括用古英语字体和当代英语书写体转写的文本)以及现代英语译文(包括逐词翻译及意译)。本书还配有专门的网站,提供选文的词汇表、文本详解和文本朗读,丰富了书本内容,而且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
《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CLEC)是规划项目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失误分析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研究方法,包括:如何建立CLEC,如何对CLEC进行统计分析以及如何对中国学习者英语言语失误进行分析。
本书可看作英国文学专家吕大年先生的读书笔记,全书共八篇,介绍了大多数读者不能直接接触到的英国作品,如《第二只布谷》系英国《泰晤士报》历年读者来信汇编而成,在五花八门的信件中,既有对生活中各类琐事趣事的记录,也有文化含量相当高的对语言问题的讨论,甚至还有凯恩斯关于经济改革的来信,在二次大战的专题中既有战死士兵之父的来信,也有前德国军官、集中营主管对英美战俘的真诚问候与美好祝愿。《乔治时代的童年》则对各种18世纪画册和读物中的儿童形象及其所处的社会状况、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作了深入的剖析。《理查逊和帕梅拉的隐私》对书信体小说、书《帕梅拉》,从历史学家的角度对18世纪英国社会作了透彻的研究。《替人读书》是一篇别致的书评,不仅是书评人与原书作者加上书评读者的“三方通话”,更是“多方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