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精选了外对计算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30余位科学家进行介绍,时间的跨度约350年,地域的广度则包含了中国和英、美、德、法等国,涉及的人物超过百位,几乎涵盖了计算机发展中的主要事件。本书撰写的事实准确,文笔流畅,通过名人榜样起到很强的励志作用。 在全国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崇尚科学、崇尚教育的今天,品味这些推动计算机发展的科学家的人生,对计算机的通俗化和生活化、对提高全民的信息文化素养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青年学子,可以从中受到鼓舞、明确方向、学到方法、创新图强。 本书读者对象为在校的大、中学生,信息技术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教师以及对计算机普及有兴趣的各界朋友。
随着RESTful、云计算、DevOps、持续交付等概念的深入人心,微服务架构逐渐成为系统架构的一个代名词。本书首先从理论出发,介绍了微服务架构的概念、诞生背景、本质特征以及优缺点;然后基于实践,探讨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微服务,包括Hello World API、Docker 映像构建与部署、日志聚合、监控告警、持续交付流水线等;最后,在进阶部分讨论了微服务的轻量级通信、消费者驱动的契约测试,并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描述了如何使用微服务架构改造遗留系统。全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是一本理论结合实践的微服务架构的实用书籍。 本书不仅适合架构师、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以及运维人员阅读,也适合正在尝试使用微服务架构解耦历史遗留系统的团队或者个人参考,希望本书能在实际工作中对读者有所帮助。
人类与信息遭遇的历史由来已久。詹姆斯格笔下的这段历史出人意料地从非洲的鼓语讲起(章)。非洲土著部落曾用只有高低两个音的鼓声来传递复杂的讯息,但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后续章节进而讲述了这段历史上几个影响深远的关键事件,包括文字的发明(第2章)、罗伯特考德里的本英语词典(第3章)、查尔斯巴贝奇的差分机与爱达拜伦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号塔与摩尔斯电码(第5章)。 但人类开始自觉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于克劳德香农于1948年创立的信息论(第6、7章)。香农的信息论不仅大大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引发了其他许多学科的信息转向(第8章),改变了人们对于诸如麦克斯韦妖(第9章)、生命的编码(0章)、模因(1章)、性(2章)、量子信息论(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学家甚至认为,构成世界的基础不是物质,不是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