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基于全球视野,按时间顺序描绘了自1400年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在各个时代对创造建筑风格和改进建造技术所做的贡献。这也是本书作者柴克拉柏蒂评价各地建筑所表现的“现代性”的重要指标,同时她也开宗明义地指出“西欧和美国并非一直以来都在这两方面领先世界上的其他地区”。作者的这种观点将西方和非西方的建筑发展等量齐观,摆脱了此前西方建筑史学习惯用西方标准衡量其他文化的“普罗克拉斯提斯之床”,真正描绘了一部自1400年以来的全球建筑发展史。 除此之外,该书还特别强调了建筑史研究中“人”的重要性。此前的建筑史著作通常根据文艺复兴之后欧洲伟大建筑师(1800年以后则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的建筑师)的杰作为主线撰写。该书则将其范围扩展至业主、施工者和历代的使用者等“对建造和维护该建筑发挥作用的人”。
宋朝李诫撰的《营造法式》崇宁二年刊行本已失传,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曾重刊,但亦未传世。南宋后期平江府(今苏州)曾重刊,但仅留残本且经元代修补。1919年朱启钤先生在南京江南图书馆(今南京图书馆)发现的丁氏钞本《营造法式》,不久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后称“丁本”)。1925年陶湘以“丁本”与《四库全书》各本校勘后,按宋残叶版式和大小刻版印行,是为“陶本”。1932年在北平故宫殿本书库发现钞本《营造法式》(“故宫本”),版面与宋残本相同,卷后有平江府重刊字样。后经刘敦桢、梁思成等人对以上各本相互勘校,又有所校正。这本《营造法式译解》由王海燕注译,根据以上研究成果编译而成,底本为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营造法式》(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本第六七三册),勘校以最早的也是目前的现代整理本梁思成的《营造法式注释》为蓝本,为便于读
本书是一部带着读者徜徉于世界各地,沿途欣赏古老、奇异、色彩纷呈的建筑艺术的通俗读本,有如下3个特点: 1.用图片来讲故事:图片是本书的表述重点。全书共选择600余幅精美的、有极强建筑表达力和视觉感染力的图片,来讲述建筑的故事,达到艺术欣赏的目的,是建筑艺术的连环画。 2.文字精练、活泼易懂:本书以接近读者、活泼易懂的话,讲述各个精美图片所带出来的生动故事,同时穿插介绍地域和时代的总体建筑特点和生成背景。在知识框架全面建构的基础上,突出有感染力的重点个体。 3.根据地域建筑特点分篇、分章讲述:世界各地的建筑发展有自身的特点,欧洲的古建筑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流派变化纷呈,东方的古建筑则有较强的延续性,在漫长的时间里变化不大。因此本书的导航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欧洲自希腊罗马到18世纪古典浪漫主
藤井惠介、玉井哲雄著的《图说日本建筑史》主要介绍日本建筑的历史,时间跨度从远古的史前时代一直到近代,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进行了考证,并用了数以百计的图片对这些建筑的特色进行了描绘。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列有专章去介绍了在建筑特色、构造、意匠之外的与历史及社会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