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主要以小学中高年级为读者对象,每册均以问题的形式导入,体现该领域整体框架结构,内容既涵盖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及其常识,又包括中国在此方面科技发展的亮点与实力,展示出中国科技的力量,体现科学家精神。每篇均以生动的语言,故事化的叙述展开,旨在通过聚焦我国科技事业,展现我国科技实力,营造浓厚科学文化氛围,培养少年儿童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弘扬自立自强、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传承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 本书为其中的医药卫生卷,由高福院士主笔。 本书从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健康方面,如怎么吃才营养、近视是否会失明、疫苗是否能预防疾病等,优选出17个问题,为小读者讲解他们关心的医药卫生问题,并介绍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科技成就,同时讲述了这些 科技成就背后科学家的故事。 本书为平装
物营养成分数据是预防医学领域科学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科普宣传等必不可少的参考和工具,亦是农业、食品工业等部门进行食物生产和加工、对外贸易和改进国民食物结构的重要依据。 在意义上,食物成分数据工作不仅是营养学研究的基础,也是营养学这一学科发展和进步的具体体现。这种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其共同发展,并对人类营养和健康起到保障作用。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食品的加工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类对食物成分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对食物成分的研究也由已知的营养成分扩展到功效成分,如大豆异黄酮、植物甾醇等。这些改变必将对营养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适应新形势,我们中心的营养学专家们又一次对我国的食物成分表进行了修订,这不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的丰富和扩展,也是对
《70名中医临证法:1980年代》是一本经验集,书中凡是未提方名的,或自帝方名均为自拟方,都属个人的经验方。病名有中医病名,也有西医病名,无需统一,使读者一目了然。但某一疾病,并非一方可治,凡一方治一病者,都属本病中的某一型、某一类,或某一种,切不可一方统治。也有一方适用于一病之各类型、各阶段者,文中自有说明。体会是作者经验所在,道为运用说明,或为要点分析,或为理论阐述。因此,欲掌握《70名中医临证法:1980年代》之方,必联系其体会中的内容。《70名中医临证法:1980年代》分三方面内容:一是疾病之治验,二是方药之应用,三是一招一技。内容不同,体例各异。
《食品药品蓝皮书: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3版)》还收录了来自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各领域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食品篇主要涉及保健食品委托生产的监管对策、餐厨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价格补贴机制、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品牌的认知、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等;药品篇主要涉及药品安全监管社会参与机制、区域药品安全状况评价机制、儿童用药安全、药物临床试验监管政策等;医疗器械篇主要涉及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制度、医疗器械软件的监管模式探讨等;化妆品篇主要涉及美国、欧盟化妆品监管模式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等。另外,《食品药品蓝皮书:食品药品安全与监管政策研究报告(2013版)》还系统梳理了2012年中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情况,以及2012年典型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相关问题的
《李葆富行医60年临床经验选集》以李葆富先生从医60年的临床经验为基础,系统整理了验案和验方,以病名为纲,对案例进行评析,并将先生从医经验和论文进行总结,便于读者学习。是一本难得的临床经验集。主要包括:常见疾病案例分析、经方经验总结等。
本书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辨证用药方法33种,每一种方法首先介绍其理论基础,用医案的形式介绍辨证用药思路,给中医师以启迪。附录部分,辑录了历目前具有重要参考意义的用药经验,读者可以相互比较,及早掌握辨证用药的思路。
《运动膳食与营养/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介绍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全面阐述了运动营养在健身人群健身运动中和运动员运动训练及比赛中的作用,以及运动和营养相结合对延缓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促进疲劳的恢复和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重点阐述了运动营养在健身人群健身运动和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比赛中的应用。
本书将清代医家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中与养生有关的内容加以重新归纳和整理,如轻身、延年、耐老、增寿的医论及方药,将这些方药分门别类,以功效为纲,可使读者方便查阅。主要介绍养生方法,而且是经过作者整理后的发挥。具体撰写时则以中医病名为纲,间有西医病名,以病统方,包括名释、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粥疗方法等,以利于临床选用。对于目前仍在临床使用,且药典收载的则在方名后标注()。具体使用时可在当地有经验的医师或药师指导下选用。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第二册)是对《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册)的重要补充,是对我国食物成分数据资料的又一次丰富和发展。该书是在对过去4年中相关课题研究成果进行综合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核对、比较、编辑而成的,共包括757条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数据,239条食物的氨基酸数据,323条食物的脂肪酸数据,另外还收录入了部分食物的胆碱、生物素、泛酸、维生素K、维生素D的数据。 《中国食物成分表2004》在食物分类、编码和营养素数据表达方面基本与《中国食物成分表2002》一致,在编排上也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方式,并给出部分食物的图片,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本书的特点: 1.补充了新的食物 包装食品在我国居民日常生活的消费中已占到很大的比例。因此,本书除部分原料性食物包,所包含的食物主要以包装食品为主,这是本书补充食物的主要
《系统营养论(第2版)》是建立在传统养生理论、近代营养学、现代营养学的基础上,特别是吸取了当代分子营养、细胞营养等研究成果, 采用系统论的思维方式,依照整体、全面、协同、动态的营养学观点来阐明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系统营养论(第2版)》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人体的系统营养,人体器官与组织的系统营养,促进生理代谢的系统营养,营养治疗、营养支持及 营养素的优化,细胞系统营养代谢的间接调节等内容。用系统思维方式,从营养满足全身整体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营养满足机体各子系统细胞的 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性营养素对细胞工作状态的系统调节三个层面上来分析营养物质的代谢与需求,注重整体效应,希望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更优 化方案。本书是在2008年出版的《系统营养论》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 订和扩充,将更有助于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