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诊属于四诊中望诊的一个重要部分,面诊可以给医生提供诊疗所需的关键信息,确保因病施治,使医疗措施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本书从眼诊、耳诊、口诊、鼻诊、舌诊等方面介绍面诊知识,搭配彩图详解,把专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的语言,使中医零基础的人也能看得懂、学得会。书中详细分析了身体常见的异常症状及病因,并给出了中药方、食疗方、穴位方对症调理,让读者在家就能自诊自查,读懂身体的求救信号,及时发现疾病征兆,避免小病变大病。
传统中医学将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概括为望、闻、问、切,简称为四诊。四诊是诊断疾病的*步,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医生感官进行望、闻、问、切,从而收集患者的病史、病情、症状和体征,为辨证论治打下基础。而辨证则是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资料,以辨别疾病的证候。中医学认为,人体健康与疾病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 证 的产生标志着健康状态的反常,疾病的形成也就是机体内外环境失去正常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一百天学中医基础》运用较通俗文字,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本书首先讲述了中医的精气神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象学说、气血精、经络学说;从第八周开始学习形体与官窍、病因与发病原理、病机;最后的学习摄生、治则治法。通过对本书系统认真地学习和实践,读者对中医基础理论会有较全面地了解和掌握。 为贯彻本套丛书的统一性,我们仍旧彩用每天学习一小时,每周学习六天,共十四周学完的方式。
1.首次综合整理了广东省名中医刘志龙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相关特色、诊疗思路、从医经验、临床验案等。 2.通过中医传统师承的师徒对话形式对于临床某些药物的运用技巧、毒副作用、历史源流等进行师徒心灵对接,让读者启到一个情景再现的模式,从而轻松学习。 3.本书通过论证得出仲景用柴胡,用量有大量、中等剂量、小量三种不同的临床使用剂量,二不同的用量所体现出来的柴胡的功效亦有所不同。此外,在小柴胡汤中柴胡应大于人参、甘草一倍以上,方能发挥治疗作用。若误将人参、甘草的用量大于或等于柴胡,则达不到和解少阳邪热的目的。因此,用本方时务须注意剂量的比例。 4.本书用仲景书解仲景意之法,论述《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中的“有柴胡证”指的是第96条的“小柴胡汤证”,而“但见一证”中的
临床药剂学是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整合与药物制剂相关的诸多学科知识,归纳凝练出来的药物剂型合理使用的知识体系。孙路路主编的《临床药剂学(医学教育改革系列教材)》共9章,介绍了口服制剂、注射剂及经其他给药途径制剂的合理使用,医疗机构制剂的发展、现状、申报、配制、质量控制,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设计与应用,药物制剂的临床研究和评价,药物剂型与用药安全等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剂型应用于人体以后如何发挥作用,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药物、评价药物、调配药物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