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绍奇是我国1978年恢复高考后的批中医研究生,喜爱读书,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结合自己丰富的阅历和近40年的临证经验撰成此书。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载文123篇,对中医理论、病证、方药、养生及书籍、人物、治学方法等予以阐发,颇多新见。下篇收录120个病例,内容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病证,有得有失,实事求是,反映了作者的临证思路和方法。 本书语言流畅,篇幅短小,说理透彻。且理论联系临床实际,对理解中医理论精髓及临床辨证论治均有启发和指导意义,是中西医生较重要的参考书,也可供中医院校师生、中医药研究人员及中医爱好者学习、参考。
本书是作者自学中医30余年的心得体会。其理论来自《黄帝内经》中的“缪刺论”。作者从中总结出“高低医疗学”,即研究人体低沉点与高升点以及如何达到相对平衡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形平衡法;二是压耳穴疗法;三是小儿推拿法。通过作者的长期实践,其中“火柴棒压耳穴法”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新安晚报曾将其汇集成册,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易学易用,可以成为人们的“家庭医生”。
李福伦、李欣主编的《李斌/当代中医皮肤科临床家丛书》重点介绍李斌教授的皮肤科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全书分为医家小传、学术思想、方药心得、特色疗法、临床验案撷英、医话与文选、学术成果、年谱等部分。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对于开拓临证思路、提高临床疗效将大有裨益,对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校师生和中医爱好者均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总论和各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中医肺(系)的生理功能、肺(系)病的病因病理、肺(系)病的辨证要点和治法;下篇介绍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气管—支气管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肺循环疾病、职业性肺部疾病,支气管、肺部肿瘤等。
这是作者的又一本札记类作品。和《抗战时代生活史》以及《银元时代生活史》不同的是,它是以中国药物的发明这一自然科学论题为主线,在进行中西医比较的基础上,阐述中医在世界医学史上所作的巨大贡献和所处的重要地位。该书秉承了作者一贯的风格,旁征博引,潇洒诙谐,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密切相连,特别是作者独特的职业身份,更是将常人难以触及的丰富的社会层面揭示出来,让人读后回味不已。
本书主要从自然语言处理的角度全面地介绍情感分析这个主题先进的研究技术和实用算法,以帮助读者了解通常用于表达观点和情感的问题和语言结构的基本结构。它涵盖了情感分析的所有核心领域,包括许多新兴的主题,如辩论分析、意图挖掘、假民意检测,并提出了可用来分析和总结观点的计算方法。
为了中医临床经验的传承,裴永清首次将个人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治疗之验案,择其临床资料完整,具有代表中医特色、反映中医辨证论治特点,体现中医临床优势而又疗效显著的一些病案,如实地记录下来,汇成此书。其中收录了不少西医药治疗到目前为止仍感棘手的疾病,诸如痛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慢性气管炎、结节性肝硬化、顽固性皮肤湿疹……等。书中每个病案均按 病名诊断 、 中医辨证 、 中医治则 、 中医处方用药 、 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 治疗经过和疗效 、 医话 七个环节来叙述,以体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之思路和全过程。其中 医话 一节,是其数十年临床经验用方和加减用药之心得,以及临床实践之感悟,若仔细揣摩,必能对后学者在中医学术和临床技能提高上有所裨益。
《中医教您一招系列丛书:中医教您防治结肠炎》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全国中医界知名专家统一编写的系列丛书之一。书中从中医和西医两个方面对结肠炎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内容包括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诊断、鉴别诊断、中西医治疗、预防和康复等。作者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教读者正确认识结肠炎,并推荐诸多方法有效防治结肠炎。
本书出现于明代,是驰名中外的眼科著作。作者不明,所世托称唐·陈思邈撰。道家以目为银海,《银海精微》寓本书乃富含眼科理法方药微妙精华之意。本书既汲取明代及其以前的眼科成就,又增加许多眼病诊治内容,将眼科理论和药物、手术治疗紧密结合起来。全书2卷,列有82种病症。包括肉轮胞睑病12种,血轮大小眦病2种,气轮白睛病13种,风轮黑睛病20种,水轮瞳仁病13种,目痛7种,目痒2种,目外伤3种,目珠胀突4种,全身病所致目疾6种。其中82症之下,有80症分别配有一图,标示病变部位或病态。本书辨证细致入微,文图并茂,立法平正不偏,选方实用有效,成为指导中医眼科临床和研究古代中医眼科成就的重要参考书。该书还被西方学者译成英文,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本次整理,精选底本,反复校勘,内容准确,另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
新安医学五官科名医辈出,名著宏丰,学术特色鲜明,临床经验独到,是中医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为进一步发掘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我们开展了“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精华研究”(“新安医学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研究”子课题):首先按著作时间先后,梳理新安医著医案中的五官科内容;再将相关文献按现代常见疾病分类,进行纵向分析,理清学术源流,并与非新安的中医文献进行横向比较,总结出新安医学五官科学术特色与临床经验的创新之处、独到之处、特色之处。研究采用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结合,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结合,发皇古意与融会新知结合;研究成果以《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的学术著作形式表述。 《新安医学五官科精华》分绪论和耳科、鼻科、咽喉科、口腔科、眼科五章。 绪论部分介绍新安五官科代表性医家、医著;勾
作者系统总结了古今中医关于失眠症的各种认识和治法,指出了目前失眠症研究的不足之处,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失眼症应该从分析患者的各种心理紊乱入手,并给予相应治疗的独特观点,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上给予了全面的阐述,为临床治疗和研究失眠症提供了新的思路。本书适合相关专业的中西医医师、中医院校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