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中草的发源地,本书结合《本草纲目》等多部权威典,收录现实生活中所常见的中草药512种,按药性功效划分为18大类,配合大量高清中草药植株、成品实图及手绘彩图,收入了数百个中医古典原方,详细介绍了不同中草药的性味、来源、成分、植物形态、生长特性、采集方法、药材性状、药理作用、功效、用法用量、方剂选用等相关专业药物知识,便于人们随时查找、阅读和研究。
医药分家,是中医的现状,中医师只管开方,中药师只管药物。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更好地运用中药,作者姬领会编写了此书。《逐层讲透中药:揭示中药用法不传之秘》分上下两篇:上篇探寻中药功效来源之秘,从中药的阴阳属
本套丛书是以黄煌老师为首的经方团队及其经方爱好者在其博客上的讨论内容为主题的,并按时间顺序及专题进行归类整理而陆续出版。这是第四期,共分:我的经方医学、经方实验录、方药吟味、思考经方及经方的故事等五大板块,延续了第三期的实用性。
这本草药百科极为精彩,它图文并貌地介绍了全世界超过550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历史文化和它们在传统社会的使用功能。一些内容贴近大众生活,比如如何种植、如何收获、如何使用,并重点讲述了一些植物的茶饮功能和食用价值。本书结构合理,文图科学又通俗易懂,介绍了来自中国的许多药用植物,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植物原来在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中还有如此多的故事,对于喜欢植物、学习植物的人来说是一本的好书。本书介绍了80多种从头痛到关节炎等疾病的实用治疗方法,提供了近600条科学研究和安全建议,为寻求天然药物的人提供了有关草药及其药用功效的明确参考,适合想要在家做健康保健的人群。
中药配伍应用是中医处方的基础,中药鉴别应用是合理正确选药组方的关键,笔者长期从事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对于中药配伍和鉴别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书详细介绍了常用的400余味中药的常规临床配伍、鉴别的应用经验,对于提医师处方的临床疗效、加深中医药专业学生对药性的认识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篇总论,介绍了我国药物的起源和沿革,并重点说明了有关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下编各论,是各种药物的介绍。收载药物210种。按照药物的功用,予以分类,如解表药、涌吐药等。在每类药物之前,冠以概说,说明本类药物在功用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在各种药物之下,列有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形态、炮制、性味、归经、功用、主治等项,均以中医的理论体系来说明各该药物的临证应用问题。在每类药物之后,又列有功用归纳简表,以帮助读者了解该类药物的主要内容。所列药名旁括号内的小字,如“本经”、“纲目”等字样,即表示该药的原出处。本书适合中医药初学者和对中医药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精选刘渡舟教授经方治验207'侈4,并附其门人姜元安治案19例,下篇精选刘渡舟教授医论l2篇。 全书所选之医案及医论,紧扣临床治疗这一主题,从辨证思路、病机认识及方药特点各个方面阐述了经方的临床运用.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对于深入理解仲景学说以及掌握经方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而且有很高的指导临床实践的价值,是现代临床运用经方的专著。因此,本书是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及中医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教师的之书。
《很灵很灵的中药方,疑难杂症一扫光》介绍了疑难病医案168个,方剂130首,其中名方47首,自拟方83首,内科、外科、男科验案103个,皮肤科验案65个。每案均有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辨证、治法、方药等内容。自拟的80余方不但是作者30年临证的精华,更体现了其显著疗效,尤为实用。作者拜访名师及民间老中医30余人,学到效方百余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方药100余首,临床30余年治愈患者20余万人,每天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本书是一本很有特色的中医处方学专著,书中揭示了中医处方学的原理、思路与方法,提供给读者一个清晰而宽广的临证处方的门径与技巧。 本书从三个方面进行叙述:一是对中医处方的原理与思维程序作了具体的分析,二是以证候为纲详述了中医临证时应该掌握的基本治法与相应方药,三是引证古今医家的临床经验,列举出各种辨证方法与处方思路,以供读者借鉴。 本书对临床医生,特别是初上临床的医务人员,是一本理论尽快指导临证实践的重要参考书。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 诀)》以临床实用性为原则,收集和整理了近现代中 医临床家大剂量用药的经验,其中不乏对一些临床疑 难病症的独特用药体会。所录内容皆属经验之谈,对 于中医临床工作者临证用药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中 医不传之秘在于量(寻找中药重剂取效的秘诀)》内容 丰富。实用性强。适于广大中医临床工作者、中医院 校师生阅读参考。本书由陈云志、刘俊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