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中的光传输理论》从经典电磁场理论出发,地描述了光波在大气中传播的特性,并回顾了近数十年来各国科学家在該领域的研究动态。全书分为两大部分,前4章描述光通过大气中的分立粒子时的传播特性,后4章描述光通过大气湍流的传播特性。书中还对大气的光学性质,特别是湍鎏的性质,作了概括的介绍。 《大气中的光传输理论》可作为光学和电磁场传播的研究生教材,也可供有关的高年级大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材料。
《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是一本介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技术的指导手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类气象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大,气象灾害的风险评估越来越引起中外防灾、减灾领域的普遍重视。本书在气象、科研、高校和业务等单位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服务的基础上,总结和归纳了4篇36章,内容涉及区域规划、重大工程以及各类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本书注重实际业务应用,根据气象灾害风险形成机理,详细分析和阐释了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在风险识别、计算、评估和区划中的意义及具体处理方法与技术。在每一种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介绍后均附有评估案例,用具体应用实例进行介绍和讨论,使读者对各种评估技术的应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本书不仅可以为气候和气候变化影响综合评估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亦可为从
本书涵盖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中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完善和扩展了先前人们对大气定常波,如大气活动中心、季风气候槽、大气涛动的认识;揭示了用大气传播型低频振荡信号预测气候事件的思路;提出了中期一延伸期气象事件预报的扰动天气图方法。本书中有一个新突破,即五天至月的天气和异常气候是可以试验性预报的;一个新概念,认识气候及其变化是天气预报的基础;一个新原理,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成日循环、年循环的气候分量和天气扰动分量;一个新方法.瞬变和低频扰动天气图是预报天气事件的有用工具。本书可供从事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气象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气象科普解说词(2015-2016年)》主要收录了2015年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50名选手的讲解词以及参赛的PPT,这些讲解词科普性强、特色突出,内容涵盖了天气气候、防灾减灾、农业气象、人工影响天气等等。 《气象科普解说词(2015-2016年)》既是一本气象科普图书,也可以作为下届讲解词大赛的参考样书,还可以作为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科普知识的素材。
本书阐述了气象卫星红外资料进入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所涉及的资料质量控制、同化及正则化数学反问题和人工智能在大气科学中的应用。篇,介绍了卫星红外资料广义质量控制,包括亮温重构、通道选择、异常值剔除、偏差订正、云检测等。卫星红外资料非高斯广义变分同化理论探索及应用。第二篇,介绍了基于数学反问题和人工智能的卫星红外资料反演降水、资料不连续融合、台风主导云系识别与追踪及未来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卫星遥感相关专业辅助读本,对于从事卫星红外资料定量化遥感应用及服务等方面的科研和业务人员也是较好的参考书。
《重庆市强对流天气分析图集》是一本以图像为线索、利用各种观测资料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综合分析的图集。通过遴选重庆市54个强对流天气历史个例,重点分析了各类强对流天气的特点、天气系统配置,以及探空图、气象卫星云图、天气雷达回波、闪电定位等资料的特征,分类建立了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本图集提供了信息丰富的彩色图表,实用性强,可作为预报员分析研判强对流天气的参考。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气象雷达发射机、接收机、显示器、天线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性能;气象雷达测距、测角、测速的基本原理和各种实现方法;气象目标的强度、速度、极化信息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业务应用中新型气象雷达的功用、组成、基本工作过程和性能特点。本书内容全面,资料丰富,理论严谨,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气探测工程、气象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气象雷达和大气探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