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选辑了作者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所写作的关于中国古代教学史的各种论著。也收录了作者从事数学史研究的若干过程、心得和教训,可以算是一篇“代后记”。 该书是中国数学史方面的重要著作之一,可供数学史工作者、文化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以及大中学数学教师、史学教师和广大的数学爱好者、史学爱好者阅读参考。
中国是一个水域宽广的国家,初期,人们行路多以陆路为主,但对很多依水而居的百姓而言,水路似乎更为便捷,于是先有了舟,后有了船,并逐渐从湖面行驶到江面乃至于广阔的海面。中国的造船技术便在时光的演变中完成了一次义一次的技术革新与飞跃。
人类一直有探索领土的本能。史前时期的猎人尾随动物群,发现新的区域。安居下来以后,人类探险的强烈欲望仍未消失。尽管旅途艰险,人们仍然踏上迷人的征程,在遥远的地方寻找土地,同那里的人们开展贸易。早期的人类迁移在某些方面是探险史中最伟大的篇章。没有车轮之助,人类只能徒步或乘坐最原始的船只走过漫长的旅途,足迹却也几乎遍布全球……本书以通俗的语言、丰富的图片和特别绘制的地图栩栩如生地讲述了人类探险的历史——从最早的探险开始,一直到20世纪的太空与海底探险,包括了人类探险史上所有的重要人物与重大事件。
本书按年代序列,以中国历史上有代表性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为基点,比较系统地叙述了自上古以来传统数学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历程,阐述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成就、数学思想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中西数学思想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等。作者将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归纳为:虽然未能发展出完整的数学符号系统,却始终探索和追求精益求精的计算方法和技巧,讲究明确的思想依据,着力于灵活和广泛的应用。本书版本采用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如果说文艺复兴是西方历史的一座丰碑,科学与艺术就是这座丰碑上的两颗明珠。哥白尼、伽利略、哈维、乔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些名字使这两颗明珠光彩夺目、辉映千古。人文主义哺育的这个时代,巨人辈出。科学在与宗教和的争斗中摸索进步,突破清规戒律的艺术成就至今令人为之叹服。本书论述的是,在这个理性的萌芽时期,科学这棵幼苗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里萌发、生长的。
回族科技开发早。创新性强,融合科技水平高,成果突出。本书主要以“回族”、“科技”、“史”为主轴。在分门别类叙述的基础上。探本溯源、由表及里,在广征博引中论述了回族在科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对祖国的科技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