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系统总结我国煤矿水害区划、水害问题和水害类型划分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煤矿水害充水水源、充水通道、充水强度等自然与人为致害条件,详细论述了矿井水文条件、含水层、隔水层、构造及“不良地质体”通道、老空区等的探测技术以及防治水技术,介绍了矿井涌(突)水量的主要影响控制因素、预测估算评价方法和新型防治水方法,最后剖析了煤矿典型的重特大水害事故案例。本书可作为国家“653工程”煤炭行业的培训教材使用。同时,可供煤炭行业及相关矿业部门从事水害防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水资源、水利水电工程和地下建筑工程等专业的科技和管理人员以及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针对铝土矿床地质、水文地质特征,采用多个学科、多种手段综合研究的方法,系统地论述了铝土矿床的充水水源特征、突水通道特征;以我国首例夹沟突水采场为靶区,详细地剖析了铝土矿床的突水成因和机理;在总结分析外非铝矿山突水治理实践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铝土矿床突水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介绍了防治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的方法和要求,提供了矿床水优化设计的理论和过程,给出了矿床地应力测量及其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应用实例;结合夹沟采场突水治理,开展了高效廉价复合注浆材料的研究和试验,并在矿床突水防治工程实践中得到运用。可供从事矿山水害勘查、设计、治理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令员阅读,也可供矿山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采矿工程等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露天煤矿开采扰动效应的概念及内涵,首次提出了“露天煤矿开采扰动指数”这一基本概念,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并对几个大型、特大型露天煤矿的开采扰动效应进行了评价,在定量化科学评价露天煤矿开采扰动效应方面做出了尝试。本书可作为从事露天煤矿生产、管理、科研、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
本书以煤矿现场通风技术管理需求为关注中心,以采矿、通风、安全技术与管理人员为主要对象,分矿井通风基础、矿井通风方式、矿井通风网络风量分配与调节、矿井通风动力设备及仪表、矿井通风设计及通风管理、矿井热害防治、专业刊物矿井通风学术论文综述等七章,概述了矿井通风的理论体系和实用技术,并介绍了矿井通风基础性研究的走向与特点,不仅涉及了矿井通风的完整体系,而且适度介绍了煤矿通风的新增法规和有较强普适性的应用技术。本书适用于矿井通风、特别是煤矿通风的设计、工程、技术、监察、管理人员,中级以上矿业及安全类专业师生,以及从事煤矿生产相关业务的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矿井通风培训及参考。
《矿井通风与安全》是根据煤炭高等院校采矿工程和安全工程专业的“矿井通风与安全”教学大纲编写的。书中系统阐述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分析讨论煤矿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矿井通风与安全》适合作为相关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从事矿井安全研究的技术人员参考。
成矿系统的复杂性一直是矿床研究的热点和难题。传统的二维地质媒介很难精准地描述矿床巨大的时间一空间尺度和复杂的形态、结构及属性分布特征,三维地质模拟成为解决这一难题的有力工具。特别是在浅表易识别的矿产资源已接近枯竭的现状下,勘查重心已转向了深部隐伏矿.对矿床立体空间特征及成因过程的研究成为找矿突破的关键。本书以作者多年从事矿床三维地质模拟的工作经验和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丰富的建模应用实例,系统地论述了刻画矿床外部形态特征的几何模拟、表征矿化体内部空间变化规律的属性模拟、集成空间证据图层的三维预测模拟以及演绎成矿时间过程的数值模拟的方法体系和实施过程。通过三维可视化的视角解析了矿床相关地质要素的空间展布和变化规律.并借助空间分析、数据挖掘和预测模拟的手段探查成矿过程遗留的时空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