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外界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及逻辑结构来组织内容,以实现“起点提高、重点后移”的改革目标。全书共十二章,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工质性质及工程应用四个部分。 本书从六个非限定定义及六个非限定概念出发,通过推理及论证,逐步形成由一系列可运算定义及概念所组成的、能反映学科全貌的网络体系;又从系统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出发,通过对作用量的性质及效果的分析,建立热力学基本定律的普遍表达式。SAM体系用“能质衰贬原理”作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遍说法,同时提出了熵方程及(火用)方程,充实了基本定律的内容,有效地消除了对熵及(火用)的神秘感。 本书与其他教材相比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有较好的教学适用性和工程实用性,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热力分析的能力有明显的效果。本书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提供的内容可使不同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废热锅炉的结构、失效形式、检查与维修、运行维护等内容,同时也介绍了一些指导性的维修理论,并列举了生产中的事故与维修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废热锅炉制造、安装、维护与检修及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监测监控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和监控方法。全书共分19章,以监测监控系统的构成为主线,详细介绍了监测监控系统的基础知识、传感器技术、检测信号采集技术、数据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测控网络技术、干扰及干扰抑制技术,最后落实于工程设计实践,介绍了监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监测监控系统的工程应用。 本书适合从事监测监控系统研究、设计、制造、施工及运行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计算机应用、安全工程等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一本内燃机设计教材,主要介绍了内燃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燃机设计需要综合多门学科的知识,包括热力学、流体力学、工程力学、机械原理等基础知识。本书一共分为10章,内容包括内燃机设计总论、内燃机动力学、内燃机总体设计、内燃机主要零部件设计以及内燃机辅助系统设计。同时,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内燃机设计中普遍运用了CAD/CAE/CAM技术。本书介绍了许多现代设计方法在内燃机设计中的应用,介绍了目前常用的CAE设计及计算软件,并介绍了这些软件在内燃机主要零部件设计中的应用。本书可作为内燃机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同时可作为汽车专业的专科生等的教学参考书。
《高等院校自动化新编系列教材:自动化概论》适用于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本科教材,详细介绍了自动化和自动控制的概念、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分类、基本控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自动化学科的发展历史、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应用领域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引入了绿色控制系统的概念、基本要求及其设计方法。以期读者在阅读《高等院校自动化新编系列教材:自动化概论》后,对自动化学科和自动化专业形成整体上的概念和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指导性帮助。
本专著介绍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节能量测量和计算过程中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重点论述节能量测量计算和验证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方法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影响因素、精度要求、验证程序和工作流程。通过对典型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案例的技术特点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节能量测量和计算方法的差异,探讨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本书将有效帮助节能服务公司和重点用能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掌握节能量测量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工作实践,提高技术能力和评估计算的准确性,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本书是针对铁路院校信号与控制专业编写的教材,系统阐述了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原理及应用。全书共6章,内容包括:编组站与调车驼峰概述、驼峰信号基础设备、自动化驼峰测量设备、驼峰自动化系统基本原理、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典型应用、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本书内容充实、完整,与现场实际设备联系紧密,除了可作为铁路高等学校信号与控制专业的教学用书外,也可供铁道信号专业现场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内容涉及与关节型机器人相关的各主要方面的技术理论,包括机器人运动、机器人动力学、机器人轨迹规划、机器人本体结构、机器人传感器、机器人控制技术和控制算法、机器人编程、并列举了一些典型关型机器人应用实例。本书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既有普及性和实用性,又具有相当深度,内容逻辑性强,还配有大量图表和实物照片,有助于学习和应用。 本书适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系统应用和开发人员使用,以及大专院校机械工程专业研究生、本科生相关专业课程的教材和学习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