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针对由于气候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导致的年径流序列非一致性问题,系统地介绍了作者在变化环境下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全书由3篇共16章构成。篇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水文统计、水文时间序列分析、水资源评价三个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篇统计途径,主要介绍了水文变异诊断系统、适应变化环境的水文频率计算原理、基于趋势分析、跳跃分析和降雨径流关系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官厅水库以上流域、疏勒河流域和黄壁庄流域的应用;第三篇成因途径,主要介绍了考虑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集总式流域水文模型、基于LWHM-LUCC模型的地表水资源评价方法及其在无定河流域的应用。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学科、资源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和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水利工程、水土
当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讨论新的形势下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各项工作更快更好地发展。此时推出汪恕诚同志《资源水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5年修订版)主要有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借此回顾和总结1998年中央作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重大决策以来的水利工作,承前启后,思考未来。 二是为水利系统广大职工提供一本系统了解和掌握治水新思路的读物,全书收录了汪恕诚同志自1999年3月至今的重要学术文章和专题报告,这些论述浸透了作者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当今中国水问题的深度思考。与原著相比,修订版调整和增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本书收录了汪恕诚从2004年9月26日至2012年11月19日期间发表的32篇关于水利水电工作的学术报告和论文。作者着眼外宏观形势,立足基本国情水情,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系统论述了关于坚持人水和谐、推进水利水电科学发展的一系列思路观点。既谈人与水和谐相处,也谈水利水电科学发展;既谈水利发展的观点,也谈水电改革的思路;既谈水利水电业务工作,也谈清洁能源、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分设水资源评价和供需平衡分析、防洪减灾对策、农业用水与节水高效农业建设、城市水资源利用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北方地区水资源配置和南水北调、西部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等7个课题,经过43位两院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近两年的紧张工作,取得了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提出了8个专题报告,并在专题报告的基础上形成了项目综合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报告集》(以下称《报告集》)共分9卷,汇集了该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 本书为《报告集》的第2卷,共分6章。内容包括:引论;中国水资源及其演变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水资源供需发展趋势分析;对策与建议。 《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
黑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国内外内陆河流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主要是由于黑河中下游地区严重荒漠化,居延海干枯,并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形成了波及中国北方中国北方甚至东亚地区的强大少尘暴,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调试重视和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黑河流域横跨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的四个市(州、盟),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途经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本书基于对黑河流域9个县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的张掖市甘州区、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金塔县等)的社会学问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水资源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水资源与土地退化或沙化,森林和草地减少等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经济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基础,如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已经编制和实施了很多涉水规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由于各类涉水规划内容往往分属不同的专项规划,对涉水问题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协调。本书以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应用为基础,对滨江地区水资源评价、预测及合理配置、节水减污、应急供水体系、水环境的评价、模拟和预测的理论和计算、水环境保护对策制定、水文计算方法、防洪安全校核、防洪减灾对策、水系规划模式、水生态保护、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水权及水市场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对相关研究实例进行了分析。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科研技术人员、高等学校师生及相关管
《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系统总结了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方面的科研成果。全书共七章,内容包括:基础理论,规划方法与模型,规划项目的背景,项目区基线数据及土地利用详查,情景分析与方案选择,水资源利用与水环境治理规划,综合管理能力建设规划。 《基于ET的区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和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为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黑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外内陆河流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主要是由于黑河中下游地区严重荒漠化,居延海干枯,并成为沙尘暴的主要发源地,形成了波及中国北方中国北方甚至东亚地区的强大少尘暴,引起了中国政府的调试重视和外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黑河流域横跨中国西北地区的青海、甘肃、内蒙古等三省区的四个市(州、盟),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13平方公里,途经著名的古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本书基于对黑河流域9个县区(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青海省祁连县,甘肃省的张掖市甘州区、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金塔县等)的社会学问卷调查,描述和分析了黑河流域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水资源与农/牧业,工矿业发展的关系,水资源与土地退化或沙化,森林和草地减少等关系,并比较了不同经济区和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水文、水资源科研和教学工作积累的成果。篇降水径流过程及其尺度响应(南方篇),针对降水径流过程这个水文学的基本问题,分为降水过程、降水截留过程、坡面产流过程、流域水文过程及其尺度响应等4章,阐述自然界水文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演变过程及规律;第二篇蒸发蒸腾过程及其水资源的植被利用(北方篇),在叙述植被蒸腾对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机理和过程的基础上,针对干旱地区关键地貌区域的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分析和论证。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专业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