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共同体联合研究中心编著的《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跨介质影响(精)》是可行技术参考系列文件之一,是欧盟成员国和各行业之间就可行技术、相关监测以及进展进行信息交流的成果。 本书的编译目的是帮助人们按照欧盟《综合污染预防与控制(IPPC)第96/61/EC号指令》(简称《IPPC指令》)来确定可行技术。《IPPC指令》的可行技术理念,除了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加以保护,以避免在解决一个环境问题时却引起其他新的和更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外,还考虑了各种措施的可能成本和收益。 《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跨介质影响(精)》是《Integra 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Reference Document on Economics and CrOSS―Media Effects》的中文译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章讨论了指令中所用的术语,综述本文件中所要探讨的问题。为了确定可行技术,有必要选择那些能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 近半个世纪以来,伊懋可纵横于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等多个研究领域,这使他在这部拓荒性著作的撰写中左右呼应、水到渠成。 在这部书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中国4000年来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观念、知识和表达方式,与所在的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土壤、水、植物、动物之间既互利共生又竞争冲突的漫长历史故事。书的靠前部分讨论了大象南撤、森林破坏、战争、水利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勾画出中国环境史的“一幅总图”;第二部分选择浙江嘉兴、贵州苗族原居地和河北遵化三个典型地区的个案,用“特写镜头”对“总图”进行细化和强化,具有浓厚的经济一社会史色彩;第三部分以“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三章考察了中国历目前的环境观
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丛书,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规定的专业能力(操作技能)要求,将职业技能鉴定国家题库实操部分仿真试题,转化为实训机构组织学员实训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并把实训任务与实际工作任务有效对接,真实记录任务完成的过程,合理评价任务完成的结果,充分体现了职业技能鉴定以学员为主体,突出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基本原则。 《国家题库技能实训指导手册:装配钳工(技师)》以《装配钳工国家职业技能标;隹》为依据,以国家题库为主线,以装配钳工技师应达到实际工作所具备的操作能力为目标,选择4个考试模块16个典型考试项目为实例,从“学习目标、项目重点、项目难点、操作思路、加工步骤、技能训练”等方面对实训项目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实训项目的操作方法,引
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是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主要涉及多机器人(多智能体)的协调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交互式协作智能体语言ALICA(交互式协作智能体语言),详细描述了ALICA的语法、语义、冲突检测与消解、软件架构、约束问题求解等内容。最后,通过三种场景,即机器人足球、探索和搜救来评估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书可作为多机器人协调控制、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书系统介绍了恶臭样品采集、测试、控制及管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重点论述了我国现行的三点比较式臭袋法及恶臭污染控制的常用技术和装置。本书力求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概念清晰,并充分注意必要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使环境监测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环境管理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能理论联系实际,并逐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附录部分列出了我国现行恶臭污染排放标准和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测试标准、各种恶臭物质的阈值和部分恶臭物质的物化特性。
本书从分析产业发展全貌的角度出发,面向集成电路产业及光伏、新型显示等泛半导体产业,系统剖析了全球和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与趋势,并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从产业运行、行业特征、重点区域和企业情况等维度进行全面阐述和分析。全书围绕集成电路产业,分为综合篇、行业篇、区域篇、企业篇、展望篇;围绕泛半导体领域,分为光伏篇和新型显示篇。
本书以“使广大学生、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分散控制系统(DCS)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应用及设计,初步具备DCS/FCS的设计和应用能力”为目标,由浅入深地介绍了DCS和FC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以实际的工程设计为例,使读者了解工程设计思想和过程。通过学、例、练相结合的方式,使读者可以迅速掌握DCS/FCS及其工程应用的相关知识。
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课题“燃烧源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编号2002CB211601)研究成果的总结。利用以荷电低压撞击器(ELPI)为核心的稀释采样系统,对中国典型的燃烧源,包括燃煤电厂、燃油电厂、工业锅炉、生物质炉灶和生物质开放燃烧等固定源以及汽油车、柴油车和替代燃料车等流动源,所排放的可吸入颗粒物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测试与分析。本书介绍了不同燃烧源排放可吸入颗粒物的典型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和化学组成,以及不同燃烧条件对可吸入颗粒物物理化学特征的影响。基于已有的测试结果,本书还总结了各种燃烧源的可吸入颗粒物排放因子。 本书可供从事大气环境科学和大气污染控制的研究人员参考,也可供从事环境规划和管理的人员阅读。
本书荟萃一线科学家撰写的100个交叉科学难题,涉及各门类学科(涵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之间的大跨度、多方式的广泛交叉,均是从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和智力起源基本难题中衍生出来的交叉科学难题,反映了21世纪科学的整体化发展趋势。这些难题一旦解决必定会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或使科学技术产生重大突破,因此可以启迪科技工作者的探究志趣,激励广大科学家,特别是年轻学者、研究生和大学生的探索兴趣。
现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问题需要诸多专业合作解决,如地质学、水力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以及生命科学。同时,随着各学科的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并且每个分支学科向着日益复杂化和定量化发展,充分融合各学科的基本理念构建整体认知变得愈加困难。迁移模拟方法应运而生,并不断更新以应对此难题,为综合不同来源的大量野外实际资料,以及认识各种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搭建了平台。 《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模拟》一书涵盖各个分支学科的基本概念,包括地下水中溶质迁移的基本原理、迁移方程的常用数值求解技术,并介绍了建立野外实际问题迁移模型的详细步骤。 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增添了污染物迁移理论与技术的进展,包括:含水层非均质性对溶质迁移的影响;可替代传统对流-弥散模型的双域质量传输法;在讨论化学迁移的部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