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统梳理凝练了水专项“十一五”主要成果,提出了水污染防治单项技术和集成技术的技术就绪度评价方法,建立了水专项技术评估与集成方法,并对洱海56项技术进行了评估分析。围绕污染源系统治理技术、水体修复技术两大技术系统,基本构建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水污染治理技术体系;围绕着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技术、全过程饮用水安全监管技术两大技术系统,基本构建形成了全流程、多层级的饮用水安全保障监管技术体系;集成形成了水环境管理、总量控制、风险管理和政策保障技术系统,初步构建我国水环境管理技术体系。
《大象的退却:一部中国环境史》被誉为西方学者撰写中国环境史的奠基之作。近半个世纪以来,伊懋可纵横于中国农业史、社会史等多个研究领域,这使他在这部拓荒性著作的撰写中左右呼应、水到渠成。在这部书中,他向我们讲述了中国4000年来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观念、知识和表达方式,与所在的自然环境中的气候、土壤、水、植物、动物之间既互利共生又竞争冲突的漫长历史故事。书的靠前部分讨论了大象南撤、森林破坏、战争、水利系统对环境的影响,勾画出中国环境史的“一幅总图”;第二部分选择浙江嘉兴、贵州苗族原居地和河北遵化三个典型地区的个案,用“特写镜头”对“总图”进行细化和强化,具有浓厚的经济一社会史色彩;第三部分以“大自然的启示”、“科学与万物生灵”、“帝国信条与个人观点”三章考察了中国历目前的环境观念
本书主要讲述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的理论和方法。首先讲解VOCs治理的主要工艺理论(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生物法、燃烧法),同时穿插讲解了其他方法(冷凝法、低温等离子体、变压吸附、光解及光催化法等)的理论;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法,分别介绍了转轮浓缩、RTO、RCO处理工艺,另外还分行业(石油化工、包装印刷、喷漆涂布等)介绍了VOCs的具体治理工艺,还讲述了室内VOCs的防治技术。很后还介绍了VOCs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同时书后还附上几个典型案例。给读者提供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本书不的理论深度,而且有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书籍。 本书不仅是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治理的培训教材,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而且是从事科研、管理、工程设计及VOCs治理一线的工程技术人
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系统,污染物在多介质环境系统内迁移转化的定量描述,是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的基础。《环境污染数值模拟》重点介绍了空气质量数学模型、水环境数学模型、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环境系统污染物迁移耦合数学模型以及环境系统数值模拟方法等。
库克、赵春晖、潘泉、杨峰、靳珍璐编写的《移 动机器人导航控制与遥感》全面介绍了移动机器人在 导航、控制与遥感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技术,包括移动 机器人建模、传感器模型、坐标变换、导航、状态估 计、性决策等。通过理论推导、仿真验证、工程 实践等环节,展示了具有很高教学价值和工程指导意 义的各项技术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也可作为大专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教材 。
本书是以作者长期从事污水处理数学建模、自动控制和故障诊断的研究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大量外研究成果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8章,主要介绍现代城市污水外理厂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等内容,较全面地反映了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现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本书可供环境工程及相关科研、生产和设计院所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用作高等院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材及教师参考书。
《蝗虫高效生产养殖与综合利用技术》以东亚飞蝗为主要对象,讨论了蝗虫的研究历史概况,包括蝗灾的控制技术研究利用及蝗虫资源化利用历史;蝗虫生产养殖的生物学基础;蝗虫规模化生产养殖技术;蝗虫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的基础;蝗虫的捕捉、贮存、运输与加工;蝗虫资源的综合应用;蝗虫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意义与前景;蝗虫资源产业化的可行性分析与风险评价;蝗虫资源产业化开发的效益分析;东亚飞蝗的可持续控制技术。
本书各章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章介绍了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的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通过对太湖流域自然、经济、社会、水环境分析,总结了太湖流域水环境的总体特征,对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是流域环境管理系统性偏差所致,必须进行系统创新,构建以生态补偿体系为核心的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模式。第二章分析了湖泊流域的结构特点,定义了描述湖泊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的六个基本假定。提出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双向付费”的理论框架,并构建了湖泊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结构描述模型。以太湖流域为例,分析了流域跨行政区污染纠纷的产生机理,构建了太湖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结构描述模型,提出建立流域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区域补偿体系是解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