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以艺术与四季的研究为主题。四季与物候是我国历代各类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表现对象。本卷选择了外研究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画作的部分代表性成果,这些论文或持新见,或借助新方法、新视角而有新论。如“思想”与“史学”栏目中学者对“女性的四季”、“晚明清初版画中的黄山图中的区域意识与图像策略”、“百花图与明中叶苏州城的市井生活”等诸多题材的研究文章,以及“译林”栏目中三篇来自国外学者的论文。 此外,万象栏目则介绍了一位中国农民通过手工剪纸“剪出的四季”,亦值得一读。
周建伟、赵书泉、柴波、陈洪年等编著的《黄淮海平原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与关键技术》基于生态地质环境系统演化的相关思想,试图通过对几个典型塌陷区治理工程的梳理,探讨黄淮海平原缓倾深埋煤层采空塌陷区的综合治理技术与方法,在此基础上提炼出适合黄淮海平原采煤塌陷区的有效治理模式,并提出一系列治理关键技术,以期为同类型地区的后续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需要强调的是,本书主要是针对煤矿区在停采且覆岩变形稳定的前提下对已经产生塌陷的地区开展的综合治理,重在对地表塌陷的治理,不涉及地下空间的充填和治理工作。本书内容共分为6章。章主要阐述采煤塌陷区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所涉及的相关专业术语,并对本领域相关研究方向的靠前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章介绍黄淮海平原富煤地区的地质环境特征;第三章论述平原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生态和经济基础》及之后的TEEB书目将提供可靠的知识和指导,推动未来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议程向前发展。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生态和经济基础》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经济学项目成果,由英国利物浦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Pushpam Kumar编辑审定。TEEB项目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导,欧盟委员会、德国联邦环境部及英国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等提供支持。最近,挪威外交部、荷兰住房部、英国国际发展部以及瑞典国际发展合作署也开始加入进来。项目负责人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绿色经济倡议特别顾问PavaSukhde V。
《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法、路径及应用》在调研外循环化改造路径和效率评估研究的基础上,以物质代谢分析为核心,识别出8种循环化改造的共性方法,以企业、主导产业链、园区基础设施和信息管理平台等4项改造主体为核心,提出园区循环化改造路径的系统分析框架。全书以前6批共118家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和实施项目为样本,构建了数据包络分析(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评估了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针对资源加工型、装备制造型和高新技术型类别的园区,分别提出循环化改造的高效率路径和措施;同时,围绕园区循环化改造过程中的产业共生信息服务需求,在较早地开发了基于企业单元物质(原料、水和能源)代谢自底向上的功能型信息服务平台,并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国家首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
《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的科学内涵,对风险度的表达式和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了批判性分析;接着对自然灾害风险进行识别,确定产生自然灾害的临界条件,介绍如何构建承灾体脆弱性曲线,然后根据自然灾害强度和影响范围的预报,评估受自然灾害影响的承灾体数量和价值量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原理和方法》还证明了无论是科学性还是防灾的实用性,自然灾害风险区划实际上是致灾临界条件发生概率或某一概率致灾临界条件的地理分布。书中根据阐述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一些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的案例,可供从事气象、农业、水利工作的科技人员参考。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实现城市空间转型的跨学科设计方法,并详细说明了这一设计过程的不同阶段,通过运用理论、技术、影像和案例研究,使其可以适用于任何城市设计项目。作者认为,随着人们对于环境的日益关注,在城市设计中引入生态和可持续性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而在构建环境的过程中毕竟是城市设计者把人类与其他生物体协调起来的,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城市设计者在城市设计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论述了保护区的概念、分类、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保护区的评价、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限度要求、受威胁的保护区及其解除对策、立法和执法在保护区管理上的作用、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区广交伙伴开展合作管理、保护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和生态管理途径、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建设、世界保护区发展的主要趋势等内容。其内容丰富,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供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地理研究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为《环境科学前沿及新技术丛书》之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一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共分8章,章首先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国际公约,第2章和第3章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基本性质和分析方法,第4章和第5章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存在和环境行为,第6章叙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效应,第7章论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第8章介绍了我国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及对策。《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参考了外的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文献,力求反映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及相关专业研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实施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思想认识程
《计量基础知识(第3版)》系统地介绍了计量人员应掌握的计量基础知识,主要包括:通用计量术语、法定计量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数和量的表示方法、计量法规、有效数字及数据舍入规则、经典的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与表示、Excel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及实例、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标准考核用表填写与使用说明以及部分相关计量法规等。书中的有关内容均采用国家现行标准和规范。
《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教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的管理、核查与评价方法。本教程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操作性强,是参与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的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国控企业等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的指定教材。本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自动监测设备安装企业及自动监测设备运营机构其他相关人员培训与参考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