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内容包括绪论、测量技术、尺寸公差配合与检测、形位公差与检测、表面粗糙度与检测、圆锥和角度公差与检测、光滑极限量规设计、常用结合件公差与检测等。
本书由1.辣木生物学特性;2.辣木基因组;3.辣木蛋白组与转录组;4.辣木的种植及病虫害防治;5.辣木健康组;6.辣木酵素;7.辣木的深加工和产品的研发;8.辣木的综合利用及开发;9.辣木的前景展望构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2版)》由程金水和刘青林主编,教材内容,考虑园林植物特点,遗传学部分编写,在细胞遗传基本知识基础上,着重讲述花的发育、花色、彩斑、重瓣性、株型、抗性等现代遗传变异原理。育种学部分,根据近些年国内外园林植物育种的进展,在常规育种基础上,充实了优势利用中的制种技术,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增加了分子育种,品种登录等内容。
为了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的保护、科研和建设工作,我们组织编写了《河南林业生态》一书。本书是河南省部全面系统地介绍林业生态的专业书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文献性和知识性,对领导决策、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对外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国有名扬四海的红木家具及红木工艺美术品,但对红木的真伪界定一直没有鉴别的依据。对厂商、执法部门和消费者来讲,都是处于无法可依,无据可查的境地。有鉴于此,在国家林业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有关部门,有关专家学者经过三年的研究,出台了《红木》国家标准。由杨家驹编写的这本《中国红木:红木国家标准简介及诠释》将告诉您:红木标准是如何制定的?树种及木材名称是如何确定的?材质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真假红木如何判别?
本专著旨在探索内陆洪泛平原典型沼泽湿地生境湿度特征与其植物生态系统格局之间的水文生态空间耦合模型的建模理论方法。在水文生态学、数字水文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指导下,初步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RS、GIS理论和方法量化表征湿地生态系统中地貌一水文。植物生态要素因子集的数字提取和定量分析方法体系。同时还对现代水文生态学的应用特征,湿地水文生态模型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与特征进行了分析展望。本书可供各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水利、生态、农业开发、政策研究方面的专家和管理干部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有关地理科学、生态规划、资源保护、水资源规划、区域规划和发展、生态保护与环境规划等专业的研究生教材。
《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关专家共同撰写的。《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包括茶叶生产概述、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与环境条件、茶树选种和良种繁育、新茶园建设、茶园土壤管理与施肥、茶园灌溉、茶树修剪、茶叶采摘、茶树病虫防治和低产茶园改造等十章。书中既介绍了茶树的基本特性和要求,也总结了多年来经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行之有效的茶叶增产和提高品质的有效措施。《茶树高产优质栽培新技术》提出的措施经济适用,生产技术先进,适合于全国各茶区。可供生产和技术推广单位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茶叶专业户阅读参考。
《干旱区造林技术》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专业和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使用而编写的。全书按项目设置,内容选取上把干旱区主要林种及干旱区特殊区域造林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力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的、以实践能力为主导的特色教材。教材适用于水土保持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及水利工程专业高职学生。
《干旱区造林技术》主要是针对水土保持专业和水利工程专业的教学使用而编写的。全书按项目设置,内容选取上把干旱区主要林种及干旱区特殊区域造林技术作为教学重点,力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的对接,构建工学结合的、以实践能力为主导的特色教材。教材适用于水土保持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及水利工程专业高职学生。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第2版)》是在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与优化,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园林景观工程各要素施工技术过程,着力于工程要素施工程序、施工技术要点、施工问题解决等技能,所编内容收入了编者的许多实际工程施工经验,引入现实园林工程范例,并附有必要的工程范例和参考用表。全书分园林工程施工概述、园林工程施工前期准备、园林工程现场施工放样、园林土方工程施工、园林给排水工程施工、水景工程施工、景石与假山工程施工、园林建筑小品工程施工、园路工程施工、大树移植工程及园林工程现场施工资料整理共11个单元。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第2版)》可作为高职高专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专业或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园林设计、施工单位工程技术管理者及有关岗位人员的培训教材。
本书是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于希望了解和认识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经营森林的基本对策的需要而写的。森林生态的基本研究对象是森林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而森林是景观生态系统。对森林生态学基本原理的阐述中,特别强调了森林的本质特征表现在不同空间层次(如林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上。在森林经营上,本书强调了在我国建立生态系统经营体系的重要性,并对这种经营体系的基础(森林的多重价值观)、发展以及宏观规划和育林措施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讨论。 本书可供环境科学和生态学工作者以及林业科研、教学和生产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进《中国共产党党章》,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赋予林业重大使命和艰巨任务,把林业的地位作用提升到靠前的战略高度。在拥有这些发展机遇的同时,林业发展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总的来看,我国林业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林业内涵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李世东著的《中国林业工作手册(第2版)》是第2版。
树木在我们的身边,可谓俯仰皆是。无论在城市抑或乡村,无论是栽培还是野生,只要走出家门,推开窗子,总会有些熟悉的树木映人眼帘,它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同一地点,默默地注视着来往的路人——来往的路人们,却往往对于那些熟悉的树木视而不见。 “无非是一棵大树而已”,想必会有人这么说。 会说话的树木,有故事的树木,将一年四季贯穿始终,它们的言语,在《诗经》的落花流水之间唱过,在乐府悠扬的长调中唱过,在规整的唐诗和长短错落的宋词里唱过,在自由浪漫的新诗中唱过,在大浪淘沙般层出不穷的流行歌曲里,依旧唱过。
最近10年,全国城市生态建设和园林绿化迅猛发展,并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适应21世纪风景园林发展的需要,许多高校和职业学校开设了园林、专科专业。园林树木学是该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是园林生态学、园林苗圃学、园林规划设计及园林养护管理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从国内外引种了大量的优良植物,但这些资料未收录在版教材中。 针对各学校园林树木学教学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本教材在版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和修订,扩展了教材的适用范围。第二版共集了园林树木686种,分属于76科,254属,附图281幅。植物名称的确定,除参考了《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海南植物志》、《广东植物志》、《中国树木志》外,还参考了《中国高等植物》和《香港植物名录》等近期出版的各种学术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