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讲述一个上海女人的故事,折射社会变迁、个人命运。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中国大运河在千年岁月的碰撞与交流中激荡出瑰丽的运河艺术,有清一代三百年的扬州绘画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书为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运河艺术 系列同名展览配套图录,收入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扬州绘画收藏重镇馆藏精品近百件(组),以 扬州八怪 为运河艺术系列展之核,以清代寓居或生于扬州的画家为廓,在书轴画卷里讲述清代扬州波澜壮阔的绘画兴衰史。
如果说,《哈扎尔辞典》是沉浸在欧洲的宗教传统,利用了一定神秘主义源流来构建故事的话,那么《最后之恋》则深入到欧洲的现实和历史中,在历史的脉络里寻找到一个与现实类似的断片,来放置作者的思想。这个断片就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明的)拿破仑战争和(暗的)塞尔维亚起义。《君士坦丁堡最后之恋》发生的时间,处于公元1797年威尼斯共和国陷落,到公元1813年拿破仑帝国解体之前。平行的事件(在本书中极少反应)则是从1804年开始到1814年结束的塞尔维亚第一次起义。 在书中,作者写了两个塞尔维亚家庭的遭遇,这两个家庭分别在为拿破仑的法国和反拿破仑的奥地利卖命,代表了塞尔维亚在东西方两种势力之间的选择。只是,不管是哪一方,他们都并不是为了塞尔维亚的未来在奋斗,而是为了与本民族无关的事情在拼杀。就在拿破仑战争的同时
与《哈扎尔辞典》一样,这部小说也是非线形叙述,作者给予读者多重阅读体验。此书共分二十一章,或可说二十一条线索。它的结构令人联想起科塔萨尔的《跳房子》,其虚张声势的形式不断遭到内容颠覆,内容没有形式那么复杂,它围绕两个互相仇视的家族,奥普伊奇家和泰奈兹基家在战争中的命运而展开,这两个家族陷入一系列爱恨情仇之中。帕维奇的断层叙述达到了一种镜廊效果,这部不长但充实着丰富意义的小说包含众多人物和事件,足够写一部史诗了。
都说穷山恶水多刁民,当真没错。 想他贵为堂堂镇国公府的嫡出二少爷、当今皇帝的亲表弟, 这不识好歹的小小村童竟当面拒绝他的恩赐,让他脸面无光; 不过识得几个字,居然敢说他“书读得太少”! 但……他就是犯贱似地爱跟他搭话,同时给自己找不痛快。 十年来不间断地送一堆书给他,索求的回报不过是每三个月一封的吵架信; 如今京城相见,他才发现他简直肆无忌惮、无法无天到了极点—— “他”居然假扮男人装参加科举,居然就这样成了举人,居然还打算考状元! 他知道她这么做有她的不得已, 但她怎能独自铤而走险,甘犯欺君之罪,都不愿考虑找他帮一把? 这家伙,不管是男人女人,都是个麻烦又教人头痛至极的混球。 就算她已经洗好颈子等着挨砍,也得问他同不同意。 他可不愿意只能认识她十年……
n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北京三部曲"部:十七八岁的秋水遇见老流氓孔建国,自此知道那些盘儿靓条儿顺、搞得人心里直跳的女孩子可以叫做"姑娘"。在荷尔蒙萌动的时候,总有那么一个流氓成为男孩子们的引路人,给他们、带他们探索未知的世界、教会他们用如水的目光柔柔地浇灌姑娘……朱裳就是那个被秋水浇灌了多年的、心坎儿里得姑娘。n 《万物生长》"北京三部曲"的第二部:记录了医科大学新生秋水的八年求学和成长历程。一个是曾共同埋首于数学公式、徘徊在校园小径上的女友兼同学;一个是偶然相识、成熟又风情的情人兼姐姐,两个女人在秋水心中争夺领地,而秋水也从与两个女人的相处中得到成长。全书鲜活地展现了秋水与他的兄弟们在医科大学的八年光阴,还涉及很多对生活现状的描绘与议论,显得尖锐、幽默又不失智慧。书中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