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充分反映了2019年中国短篇小说这个文学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这是2019年度《收获》文学杂志编的长篇专号系列冬卷,本书收录长篇小说三部,包括滕肖澜《心居》、刘世博的《余市》和吴亮的《不存在的信札》。其中《心居》是以房子为线索,写上海房价持续高涨背景下,人至晚年的顾士宏三兄妹各自家庭生活中的起起落落。这些小说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展示了中国当下文坛的长篇创作的风貌。
《收获长篇专号2018冬卷》收录了李洱的《应物兄》(下卷)和袁凌《寂静的孩子》。 《应物兄》围绕着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的筹建展现当代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刻画了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的人格特征与精神面貌。跟随着主人公应物兄一起出场的,还有乔木先生、程济世、葛宏道、栾廷玉、费鸣、文德斯等,他们或是当代大儒,或是跨政界学界的儒官,或是怀揣启蒙之问而上下求索的学者,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希求与失落,闪光点与缺陷,在筹建儒学研究院的一场大戏中各就各位,兢兢业业地负重而行。 《寂静的孩子》是袁凌走遍中国大地,书写底层孩子悲欢的非虚构力作。带你读懂中国社会的真实面,一部用心灵再现底层人命运之作。作者接触到随打工的父母迁居到城市的流动儿童、集中供养的孤儿、矽肺病区的儿童,以及其他情形的城市和乡镇儿童,
在波澜不惊的细腻描绘中,汪氏的小说使你感受到生活的百转千回。 汪曾祺自述其小说创作有云:“我以为气氛即人物,一篇小说要在字里行间都浸透了人物作品的风格,就是人物性格。”
《滚钩》收录了陈应松的三部中篇小说精品:《太平狗》《马嘶岭血案》《滚钩》。《滚钩》写的是许多人熟悉的“挟尸要价”的故事。在小说中,通过作者具艺术性的提炼加工处理,我们所读出的乃是作家对于人性良知一种颇具力度的真切拷问。《滚钩》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矛盾冲突着的人性世界的表现上,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作品对于现实社会力透纸背的批判与反思,已达社会伦理的深度,让我们看到一个立体的人与社会。
本书叙写了杨绛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成长、家庭变迁、求学经历,同钱钟书半个多世纪相濡以沫的爱情,我们仨的温馨生活,尽现其客观、豁达、睿智、宽容、韧性的人生态度。
从《春蚕》写蚕丝业萧条所引起的农村破产,到《秋收》写农民在饥饿中的抢粮风潮,再到《残冬》写农民在一年生计完全绝望以后,终于自发起来进行武装斗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名家小说自选集》反映了旧中国农村变化和农民觉醒的全过程,给我们留下了一幅清楚、生动的历史图画。 在破败的农村中成长起来的多多头,身体健壮,性格开朗,因为还没有挑起家庭担子,显的无忧无虑,是一个与老通宝既相对立又相补充的重要形象。他不但不像老通宝那样存在着“发家”的梦想,而且还越来越多地滋生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他认为“单靠勤俭的工作,即使做到背脊骨折断也是不能翻身的”。他与老通宝之间的父子矛盾,代表着农民内部新的变化趋势。 他身上没有封建传统思想的来薄,没有封建迷信的许多禁忌。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被人
《2017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精选了二十多篇经典短篇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充分反映了2017年度中国短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2016年中国短篇小说精选》由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精选了二十多篇经典短篇小说作品。这些小说充分反映了2016年度中国短篇小说这个文体领域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在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等方面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雅俗共赏。
北海道十胜岳附近的一处深山荒村。原杂志社编辑保德因事业和家庭的失意,在三年前隐居此地。冬末的一日,他在巴士车站邂逅了一名自称塚本千春的坐错车的女子。看到此女一脸旧伤未愈,一只脚被截肢,动了恻隐之心的保德便请其到家中取暖。攀谈中,女人流露出的怪异气息激起了本已对生活麻木不仁的保德的好奇心。他决定用计挽留该女子过夜,以便对她的来历一探究竟…… 九个丝缎般精巧的故事,九段充满浓郁的熟悉味道的生活片段,通过不同的视角以及与塚本千春有过交集的人们的喜怒哀乐,勾勒出一个女人令人唏嘘的一生。
《陈州笔记》收录了孙方友的42篇短篇小说精品:《赵振沨》《蒋继先》《冯建儒》《常子愚》等。古有《聊斋志异》,今有《陈州笔记》。在作者笔下,一篇一个人生,诸篇构成一个社会,古今荒唐事,尽在书卷中。人们或琴棋书画,或玩壶赏玉,或医相扎刺,或偷混赌赖,或吹唱猎斗,或拳掌炮鞭,或衣鞋扇球,或阳春白雪或下里巴人或风情民俗或社会百态或人间是非或阳间伦理……演绎着一幕幕的悲剧和喜剧,活脱一幅人世《清明上河图》。
《表弟》收录了梁晓声的两部中篇小说精品:《母亲》《表弟》。《母亲》中的母亲是普天之下所有母亲的缩影:“她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出色的品德乃是坚忍。除了她们自己的坚忍,她们无可傍靠……她们奉献的是她们自己。”《表弟》则讲述一个从大西南荒僻的乡村走入北京的大学青年肖冰与作家梁晓声的接触,和他为命运与爱情奋争,最终却成为一名失败者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文明与愚昧、富裕与贫穷、真诚与虚伪的多面的社会现实和矛盾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