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的故事四部曲》是深蓝非虚构作品集结之作。在书中,我们得以见证深蓝的成长与坚守,七年来,他的文笔愈加细腻成熟,但始终不渲染、不夸张,只是以诚恳平实的语言将从警期间亲历的故事娓娓道来: 《深蓝的故事1》:既有对子女教育问题的深思,对养老问题的哭笑不得,也有医闹与 碰瓷 乱象、反映赌博害人的案件。 《深蓝的故事2:局中人》:收录为抓捕罪犯不惜 卧底 11年的三大队队长程兵,连续潜伏60小时殉职的周警长,为帮女友戒毒、自己当了警察的林所长等人震撼人心的故事。 《深蓝的故事3:未终局》:记录下两件在办案者多年追查下破获的大案,揭开错综复杂的真相与隐秘的人心。此外,还讨论了原生家庭,少年犯回归社会等热点话题。 《深蓝的故事4:在人间》:书中多数故事都与 家 有关,有互相支撑,为了家人改过自新的罪犯,
《白宫岁月》详细记录了基辛格作为总统国家安全助理在尼克松政府任职的头四年(1969-1973)。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来自尼克松政府重要的书籍之一。 基辛格这部不朽的回忆录,记载了当时众多国际大事件,包括他本人赴巴黎与北越进行秘密谈判,直至越南战争结束;1970年约旦危机爆发;1971年印度-巴基斯坦战争打响;通过秘密渠道与苏联领导人进行面对面谈判,以限制核武器竞赛;秘密访华,并于1972年在莫斯科与北京召开了历史性的首脑会谈。在书中,基辛格同样记录了该时期的重大争议,包括老挝与柬埔寨事件, 和平在望 记者招待会,以及与北越的会谈崩溃,终导致了1972年的圣诞节轰炸等等。 纵览全书,基辛格细致地描绘了众多世界领导人的形象,包括尼克松、安瓦尔 萨达特、戈尔达 梅厄、约旦国王胡赛因、列昂尼德 勃列日涅夫、*与周恩
2010年,《中国在梁庄》首次出版,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下的中国村庄的变迁。十年之后,作者梁鸿再次回到故乡,重访当年的书中记述的人和事。十年当中,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又似乎全无变化:一些人永远离开了这里,一些在外漂泊的人重返此地,村庄的面貌、河流和土地都与从前不同。而人事变幻之中,梁庄和梁庄人所透露出的生机和活力却不减当年。此次回归,梁鸿用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家乡,以细腻的描写和敏锐的洞察,将梁庄的人们再次带回我们的视野,并借由对他们生活的追溯,描摹出一个普通村庄绵长而有力的生命线 这生命线既属于那些 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 的人们,也属于身处同一股时代洪流的人们。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 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 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 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 的结果。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 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 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 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 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去家访》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 从讲台上走下来,黄灯跟随学生回家的路线,一路换乘高铁、长途客车、中巴车,电动车、摩托车来到腾冲、郁南、阳春、台山、怀宁、东莞、陆丰、普宁、佛山、深圳、饶平、湛江、遂溪、廉江、韶关、孝感等地,来到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爬上老房子的屋顶、坐在茶园的高坡上、溜进快递分装车间、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来感受学生成长
《唐文治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卷)》是 晚清以来人物年谱长编系列 之一, 上海交通大学党史校史专著 之一。 唐文治(1865 1954),字颖侯,号蔚芝,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工学先驱和国学大师。曾任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交通大学前身)及邮传部高等商船学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前身)监督(校长),执掌私立无锡中学(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前身)及无锡国专(苏州大学前身)校政。著有《茹经堂文集》《茹经先生自订年谱》等。 《唐文治年谱长编(套装上下卷)》以记述唐文治生平为主,兼收与其活动有关的文献。文献征集包括旧谱、日记、信札、文录、诗词、奏折以及回忆录等大量*手资料。谱后附录唐文治主要著述、人名索引、征引文献等。书中对谱主有关资料、事迹多有考证,并引述学界成果,是研究唐文治完整的编年资料。
国家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共24册,32卷,近百万字,为常熟人龚缙熙(1811-1874?)的日记。日记所记基本含括了他的一生,从追溯幼年往事,到逐日记载所 历所思所闻,直至去世之前。此日记曾被摘录与太平天国的相关史料见行于世,然而全本却长期未得到重视。《江苏文库 史料编》重视此类文献,影印收入此本,使得此本得以公开 于世。此次整理即以此本为底本,并参考南京图书馆藏《龚又村自怡日记》稿本残本以及台湾图书馆藏龚缙熙《镜墀轩稿》等多种文献,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的龚缙熙日记。
《失落的 》:九年间,作家刘子 数次深入亚洲腹地,前往 秘的邻人之国 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土库曼斯坦 在这片处于世 边缘和大国夹缝间的土地,展开 场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寻觅之旅。 大学 系教授罗新认为,此书 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 《沿着季风的方向》:作家刘子 带领我们前往季风吹拂的国度 印度、掸邦、柬埔寨、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泰国 在 与现实的穿梭中,捕捉这个正在发生巨变的地区的灵魂。 路上,他目睹现代化未能侵蚀的尊严感,也看到金钱与爱情的交换;他见证苦难和文明的丧失,也顿悟支撑人类活下去的信念。他与形 各异的人物和生活相遇,以深具洞察力的冷静笔触,书写在这样的世 ,还有这样的人,在这样地生活。 《午夜降临前抵达》:作家刘子 自踏上旅途,深入欧洲腹
芝加哥大學夏含夷教授精研中國古代文化,其學術廣涉中國考古、上古史、年代學、甲骨文、金文、簡帛、文化思想史等諸多方面,與劍橋大學魯惟一教授合作主編的《劍橋中國上古史》及所著《孔子之前:中國經典誕生的研究》《古史異觀》《重寫中國古代文獻》《海外夷堅志》《西觀漢記》《〈周易〉的起源及早期演變》等,在海内外享有盛譽。夏先生與中國學界交誼深厚,對推動中西學術交流貢獻卓著。本祝壽文集由上海大學思想與知識史研究中心朱淵清教授及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蘇榮譽研究員主編,共收錄史學、考古學、古文字學、思想史與技術史等領域的前沿學者論文30篇,具有重要學術意義。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是再现 天眼 巨匠南仁东一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南仁东经过二十二年的奋斗,终于建成 中国天眼 ,一举达至该领域世界。该书讲述了南仁东少年努力读书,青年刻苦钻研的时光,而尤为全面地呈现了他勇于为祖国的科学创新担当重任,乃至奋斗到生命后一刻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高尚情操与优秀品格。进入壮年,南仁东将全部余生献给了 天眼 事业。南仁东的一桩桩鲜明事迹,有力诠释了什么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本书通过南仁东建成 中国天眼 的经历,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集体主义,展现了中国人民不计功利、共克时艰的精神境界。在为 天眼 选址、建造 天眼 的整个过程中,在二十二年的艰苦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与 天眼 建设团队风雨同舟,不离不弃,以各种令人感动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支持,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