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两位教授合写了一本关于美国股权结构的书。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终把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化解掉,使成本变成财富。这个转变很重要,这是“公司治理”这一伟大课题的开始。公司治理有五大基础:普通法的公平概念被引入、信托责任、严刑峻法以保障公平、法制化保证信托责任的推行、社会主义式的民主制度。美国的伯利和米恩斯开创了现代公司治理的先河,而激励合同理论则为我们理解股东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非常清楚的架构。对于股东和公司利益相关者来说,这些问题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大股东应该清楚其在公司治理中实际上所扮演的角色和应该扮演的角色;其次,债权人虽然不是公司股东,但是公司的经营绩效会直接影响其相关利益,所以股东需不需要参与公司治理,应该在多大程度上参与,
在大部分企业中,很多人都在做着没有报酬的第二份工作(掩盖自己的弱点、管理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等),从而消耗了巨大的员工潜力和公司资源。通过深入研究三家领先企业,罗伯特?凯根和丽莎?莱希等学者发现:当公司能够使每个人(而不仅只是那些“高潜力人员和领导者们”)克服内心障碍,做出积极改变,并把错误和弱点当成个人和公司发展的机会,组织将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这一类公司就是锐意发展型组织(Deliberately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s,DDO)。其理念简单但激进,将对员工发展的支持融入每日工作和公司的正常运营、日常事务和对话之中,通过文化的塑造将组织与人们强烈的动机(即成长动机)紧密结合起来。 《人人文化》一书展现了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揭示了DDO组织的核心设计原则、具体实践和基础方法,并向读者展示了如何在自己的组织
很好意味着很好、突出、特别,尤其意味着卓尔不群。什么是很好的组织、很好的、很好的员工?畅销书作者米勒通过选自很好组织中真实的故事和案例,描述了很好组织的特征,阐述了个人责任、组织绩效和企业文化间的内在
《协同的力量:与思维方式不同的人共同思考》基于50多年调查研究的之作就协作这一话题展开,既发挥了道娜·马尔科娃博士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背景知识,又融入了安吉·麦克阿瑟的实践经验。马尔科娃和麦克阿瑟擅长让那些聪明却不易合作的人走到一起,共同思考为团队贡献自己的价值。她们曾在经济危机时刻,为财富500强的领导者们排忧解难,在企业一蹶不振的时候为其团队加油打气。这部作品对一些世界CEO和创意专业人士来说将是“专业思想合作伙伴”,对于还处于打造团队阶段的人来说,可谓一剂致病良药。 人们往往关注的是彼此之间的隔阂,而非珍惜人类智慧的多样性——即每个人是怎样与众不同,我们怎样过滤信息、廓清问题,什么事让我们疲于奔命,又是什么事对我们起到鼓舞和激励作用。通过一系列实践和策略,作者将教会我们如何确定自己
如何激发员工创新行为是当前组织行为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之一。本书以社会认知理论为基础,探索性地从组织创新氛围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两个视角,诠释了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过程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员工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组织创新氛围、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机制,重点研究了企业研发人员的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其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本书对相关理论和研究做了回顾,对一系列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建议,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