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众所周知,然而实际中却容易出现问题。《质量管理实战:方法、技巧与工具一本就够》创新性地提出了关于质量的3个原则,并将质量管理方法一定程度上梳理成明确可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教程》将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分为八个标准模块,主要包括: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必须掌握的质量管理工具、懂得质量检验方法、掌握现场质量管理要点、积极开展QC小组活动、严控不合格品的产生、了解质量管理体系与认证,以及积极参与质量改进质量改进。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教程》每个培训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一个知识单元,读者既可以从头到尾阅读,也可以单看一章、一节,甚至一个具体问题的解答。对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也可以直接跳过,或者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 《班组长质量管理培训教程》适用于企业内部培训或培训公司对企业进行培训,也可供企业员工和管理人员自学参考。
为了帮助企业透彻掌握IATF16949五大工具,并且应用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本书详细讲解了IATF16949五大工具。本书包括6章,分别为: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过程能力研究、SPC统计过程控制、MSA测量系统分析,每章都配有可移植的实用案例。为了丰富图书内容,提高指导、借鉴作用,本书配备了一张光盘,容纳了章~第6章的附加案例,以及质量成本管理、经营计划管理、零缺陷抽样检验方案与8D模式方面的原理、方法与案例。讲解清晰、便于应用、案例丰富,这是本书的突出特点。
本书包含6 个模块,模块1 介绍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常见的质量分析工具及质量管理体系,模块2 介绍了零部件质量管理,模块3 介绍了汽车车身制造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块4 介绍了汽车整车装配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块5 介绍了汽车制造过程能力评估、质量追溯、5S 管理等,模块6介绍了质量改进等内容。 本书可用作高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作汽车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质量管理学(第3版)》共13章,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概论、供应商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测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经济性分析、绩效管理模式、常用质量管理工具、设计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六西格玛管理、质量认证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供读者练习。 《质量管理学(第3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质量管理人员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还可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和统计技术等专业的培训用书。
本书包含6 个模块,模块1 介绍了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常见的质量分析工具及质量管理体系,模块2 介绍了零部件质量管理,模块3 介绍了汽车车身制造过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块4 介绍了汽车整车装配及检验质量管理与控制,模块5 介绍了汽车制造过程能力评估、质量追溯、5S 管理等,模块6介绍了质量改进等内容。 本书可用作高等职业教育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等专业的教材,也可用作汽车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项目质量管理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本书在简述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项目质量规划、项目质量保证、项目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改进。还对大量的质量管理工具进行了归类通俗介绍,使读者知道该在何时如何使用相关工具。最后讨论了项目系统对质量的决定作用以及该如何克服质量阻碍因素。大量的案例有助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大量的练习有助于读者应用相关知识。
《质量管理学(第3版)》共13章,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概论、供应商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测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经济性分析、绩效管理模式、常用质量管理工具、设计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六西格玛管理、质量认证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供读者练习。 《质量管理学(第3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质量管理人员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还可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和统计技术等专业的培训用书。
《质量管理学(第3版)》共13章,内容包括质量管理概论、供应商质量管理、顾客满意度测评、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经济性分析、绩效管理模式、常用质量管理工具、设计质量管理、统计过程控制、质量检验及抽样技术、六西格玛管理、质量认证概述、质量管理体系。每章后面都附有习题供读者练习。 《质量管理学(第3版)》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供质量管理人员和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参考,还可作为企业质量管理和统计技术等专业的培训用书。
本书按近期新版9001-2015标准(2015年9月23日正式发布),编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一套系统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类似老版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相关作业文件、对应记录表格。对企业有很强的实际指导作用,稍有质量管理经验的人,了解企业基本运作便能使用,且与9001-2015标准一样应用于各行各业、不同规模的企业。 本书与标准格式保持一致,便于读者理解应用,共十章: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组织的环境;5 领导作用;6 策划;7 支持;8 运行;9 绩效评价;10 持续改进。 每章编写格式,按新版“过程方法”要求,结合TS16949运用“顾客导向过程(COP)、支持过程(SP)、管理过程(MP)”的经验,利用“乌龟图”直观表现,包括“输入、输出、何资源、由谁做、如何做、绩效指标”这是一全新的表达方式。 对标准重点、文件化信息
年鉴记录了中国认证认可2015年全年的工作,主要包括:特载、专文、法制建设、认可、认证、注册管理、实验室与监测监管、科研和标准建设、国际合作、认证认可部际联席会议、地方认证监管、综合工作、认证失效、法规、大事记、统计资料、附录等部分。
本教材最突出的特点是: (1) 理论与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质量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任何组织、企业都可能存在质量的问题,个人也可能存在质量的问题,本教材提 供的对质量内涵的理解与认识以及提升质量的系统方法适用于各行各业,可用于 各行各业追求高品质、不断改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 强调服务业质量的不断提升。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往的质量管理方法大多关注工业生产的质量提升,而本教材中更多地关注服务 业的质量提升,例如,在质量概念、工具方法的应用方面更多地关注和研究其在 2 质量管理理论与实务 服务业中的应用。 (3) 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本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采用了图解法,使以往空洞 的说教变成生动活泼的图示,使读者更加通俗易懂、增加兴趣。 (4) 注重实践
减少食物损耗是保障中国食物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全国25个省(市、区)实地调研获得的7大类主要农产品全产业链损耗数据,研究发现,中国全产业链食物损耗率为14.67%。经测算,中国食物损耗总量为19240.57万吨。食物损耗造成的能量和蛋白质损失高达216.35万亿千卡、6.82万亿克,分别可以保障2.47亿和2.49亿成年人一年的生活。中国食物损耗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应进一步制定有效的减损措施,减少食物损耗,保障食物安全。
本书以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制造业企业资产质量及其信息含量进行深入研究。第一章是概论。第二章、第三章是理论分析。第四章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现状及评价。第五章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具有信息含量吗?第六章是制造业上市公司资产质量的信息传递机制探究。第七章是研究结论与建议。
现代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并不是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责任,而是涉及到从农田到餐桌所有环节的安全控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食品源发生污染或出现不安全问题,都可能随着大范围流通而扩散。本书分七章,详细分析了供应链管理、食品质量与企业绩效关系,以及不同质量信号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