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恐怕是部中国轿车史,却不是官史。轿车业三十余年的创业历程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被曲解的史实,作者并不认可,他在书中棱角分明地写下手的真实记录和理性的诠释,特别值得一读。
Python量化回溯、TensorFlow、PyTorch、MXNet深度学习平台以及神经网络模型,都是近年来兴起的前沿科技项目,相关理论、平台、工具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 TensorFlow是近年来影响大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平台,本书从入门者的角度,对TensorFlow进行了介绍,《零起点TensorFlow与量化交易》中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让初学者快速掌握神经网络和金融量化分析的基本编程,为进一步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零起点TensorFlow与量化交易》中的案例、程序以教学为主,且进行了高度简化,以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相关内容,短时间了解Python量化回溯的整个流程,以及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的应用。 《零起点TensorFlow与量化交易》仅仅作为入门课程,具体的实盘策略,有待广大读者通过进一步深入学习TensorFlow、PyTorch等新一代深度学习平台来获得。更重要的是,广大的一线实盘
这本书恐怕是部中国轿车史,却不是官史。轿车业三十余年的创业历程中,有许多似是而非的观点和被曲解的史实,作者并不认可,他在书中棱角分明地写下手的真实记录和理性的诠释,特别值得一读。
本书借鉴德国制造业工业4.0理念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进行融合、创新和应用,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涵盖:技术层面、制造层面、企业层面、产业层面,以工业物联网为载体,构建一个包括智能产品、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并存,大中小制造企业协同,平台企业、工业软件服务商、工业安全方案提供商支撑的制造业生态系统
本书旨在讲明茅台集团兼并习酒的前因后果,该事件是20世纪中国白酒行业很大重组案。本书对“为什么要兼并、兼并的过程怎么样、兼并后的情况如何 ”三个很核心的问题予以回答。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分别是:靠前章,未来已来。主要谈习酒公司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第二章,历史回望。主要谈茅台兼并习酒之前,习酒公司的状况;第三章,加盟过程过程。主要谈兼并过程中的调查、谈判和协议签署;第四章,习酒新业。主要谈习酒被兼并后,在靠前任老总经营管理下习酒的转折与发展;第五章,阔步向前。主要谈第二任董事长领导下习酒的新举措、新业绩与新目标;结语,总结习酒与茅台的关系,并对习酒的未来作展望;附录。习酒公司大事记(1952-2017)。
《中国碳排放:尽早达峰》从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然趋势入手,通过对产业结构转型、外低碳发展、低碳技术市场化应用、绿色低碳消费、建筑和交通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进行科学、系统和定量化的研究,分析了中国实现低碳发展的社会可行性、技术可能性和政策可支撑性,得出了中国有可能成为受气候变化负面影响更严重的国家,现有经济增长模式难以持续,高碳扩张型增长已没有空间,能源转型已具备条件等结论,并认为2025年前中国实现碳排放峰值的可能性极大。 研究采用了IPAC-CGE能源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对碳排放峰值可行的实现路径进行了模拟和计算,并提出了尽早达到峰值的行动清单和政策建议。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全球汽车动力系统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被认为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也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氢燃料电池汽车能够实现车辆使用阶段“零排放”、全生命周期“低排放”以及能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具有续驶里程长、燃料加注时间短的优势,在车辆适用类型、应用领域等方面与纯电动汽车有较强的互补性。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氢燃料电池汽车将与纯电动汽车共同发展、长期并存,共同支撑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在此背景下,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编写《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蓝皮书》,依托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行业和专家平台,针对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相关领域开展持续、深入的重点研讨,将为促进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
IGBT器件是《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工业强基一条龙部署的重点产业方向,并作为2017年开展的工业强基工程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工作进行试点。此外,IGBT器件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三个产业的重点产品及指导目录之中,并被列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及技术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创新链部署的重点研究任务之一。
……
《开启工业4.0的新商业模式》采用独特视角,全面剖析德国“工业4.0”的本质、核心、关键、愿景和用意,揭示德国4.0背后的秘密,并从信息哲学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对制造业的影响,描绘未来制造业与信息产业的新关系。同时对中国“工业4.0”进行探讨和畅想,阐述中国“工业4.0”所面临的机遇和问题。 《开启工业4.0的新商业模式》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读者全面揭开“工业4.0”的神秘面纱,适合管理人员、经济研究人员、投资分析人士等阅读和参考,也适合科普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