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心城市的崛起》是一本从多个维度阐述科学、科技与城市发展三者之间关系的专业书籍。本书的前半部分主要围绕“科学城”(尤其是那些以基础科技研究和大科学装置建设为核心的“重装科学城”)的建设,阐述科学研究与城市建设,以及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对目前全国正在建设“科学城”的城市以启示与建议;本书的后半部分主要围绕单一前沿科学为发展主线并延展相关产业的城市,研讨不同前沿科学发展所需要的城市环境,对城市发展某一前沿科学及发展相关产业进行指导。
本书是“变量”系列图书的最近一本。学者何帆发愿要用30年的时间,通过这套书为中国经济立传。 在《变量:大国的腾挪》中,何帆继续他对中国经济形势的记录。他用102天飞行84203公里,走访了新疆尉犁、宁夏西海固、广东海丰等30余个城市,调研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老年产业、互联网等多个产业,访谈了棉农、返乡青年、老年创业者、企业家和生产线上的工人,找到了能帮你更好地发展的生存策略:腾挪。 面对外部的种种变化、冲击,你可以重新发现优势,找到破局点,改变约束条件,破解看起来不可能解决的难题。 何帆会在这本书里告诉你: 乡村振兴,不是靠农民返乡,而是靠在远方和故乡之间形成互动; 县城崛起,将成为未来文化创新的前沿、体育竞技的基地和美好生活的样板; 人口老龄化——不只是一个社会的负债,也能变成优质的资产; 别
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了到2035年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目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和财富水平,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主要途径。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十年展望”长期研究项目的第九辑,本书围绕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界定、现有规模,未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潜力、路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识别了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重点人群,提出了以提升人力资本为核心的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 此外,本书还分析了中国整体宏观经济、需求面因素、供给面因素和若干主要产业的运行状况,归纳了2020年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并展望2021年以及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提出2050年实现碳中和。我国从“十二五”时期起就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全局,通过采取发展非化石能源、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森林碳汇等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与此同时,我国的低碳转型还存在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同时也面临巨大挑战:一是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仍处于中低端,产品物耗、能耗高,增值率低;二是煤炭消费占比较高,能源结构优化任务艰巨;三是单位GDP能耗仍然较高,建立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任务艰巨。 在“十四五”以及未来更长的时间内,绿色低碳是我们始终要坚持的发展理念。如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中规划低碳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措施,推动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进程,是本书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召开的第1个全国性会议,会议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全面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对于我们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内容主要包括人民日报刊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闻通稿、人民日报社论、4篇“2017年中国经济回眸”述评等文章,对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