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讲义(第6版)》为前田雅英刑法学代表作,全面反映了前田雅英在的刑法学各具体问题上的主张。本书极具前田氏的个人特色,语言犀利,观点鲜明,且善于将刑法知识以图表形式加以归纳,通俗易懂,深受学生喜爱。尽管本书不是日本司法考试的官方参考书,但众多学生仍自发地以本书作为备战司法考试的参考资料。在日本购物网站上,本书都是人气稳居一的刑法教科书,另外还有众多专门进一步讲解"前田刑法学"的教科书和辅导资料,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本书除了讲解刑法解释学的具体观点之外,还在多处地方见缝插针地阐述其机能主义、现实主义方法论,这些方法论其实有很多已被张明楷教授所吸收而以具有张氏风格的形式体现出来,为我国读者所知晓。对于已经了解张明楷教授学术观点的读者来说,如果再读到前田雅英的著作,想必会对张明
企业家犯罪有以下特点: 一、大多数是无意识的犯罪。他们根本就无心犯罪,只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为不精通法律而误入各种法律陷阱。例如江西某企业家因为转让土地使用权而被认定为“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判刑三年。 二、大多和经济犯罪有关,涉嫌商业贿赂、职务侵占、非法经营,非法集资,票据诈骗、合同诈骗等。 三、这些企业家大都功成名就,家庭幸福。他们一旦出事,前程和家庭俱毁,涉嫌的公司也很往往受到牵连,甚至倒闭破产。 希望通过本书,能促进企业家对法律风险的认识。有了法律意识就能够增加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家在商业战争中持久性地叱咤风云、屡建奇功,不要跌倒在法律陷阱之中;更多的企业在这些的企业家的率领下再问ding峰,兴盛一方,造福社会!
本书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 本书以十个死刑犯的最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破解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共同犯罪论》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的上篇是共同犯罪的总论,作者以9章的篇幅,对共同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作了系统探讨。除导论是对共同犯罪的历史考察以外,总论主要涉及共同犯罪的定罪与量刑两个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作者对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故意进行了颇为细致的论述,对于解决共同犯罪的定罪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书的下篇是各论,作者以11章的篇幅讨论了与共同犯罪有关的理论问题,包括共同犯罪的因果关系、共同犯罪的发起等,还包括共同犯罪的刑事诉讼问题。可以说,本书是我国刑法学界探讨共同犯罪问题很为深入与详尽的一部著作。
本书为《刑事法评论》第39卷。本期刑事法评论的主要内容还是刑法教义学的内容,包括不法论、共犯论以及责任论;本期也采纳了两篇关于刑事诉讼法的文章,主题分别是询问录音录像的功能以及公民个人信息采集的问题;除此之外,本期刑事法评论还采纳了四篇译文,主题包括德国的经济刑法、未遂犯论以及网络刑法等,均为国外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本书的出版可为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特别是关注域外刑事法律新研究成果的人士,将会从本书获益匪浅。
《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法教义学:探索中国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贯通构想》是在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法治时代刑事政策影响定罪研究"(2011-2014,良好结项)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近年来,我国学者开始意识到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的关系问题,主张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之间的贯通构想。 《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法教义学:探索中国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贯通构想》是我国部探索中国刑法教义学与刑事政策的贯通构想的专著。本书的突出特色是系统地探索了刑事政策影响刑法教义学的一般原理,并将这种原理运用到司法实践中去。本书有利于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有利于探索刑法学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促进刑事一体化思想的发展。 在研究方法上,除了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法外,还采用了实证分析方法
《立体刑法学》一书是同名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很终成果。全书40余万字,除导论和结语部分,分三篇即“瞻前望后篇”(前瞻犯罪学,后望行刑学)、“左看右盼篇”(左看刑事诉讼法,右盼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部门法),“上下兼顾篇”(上对宪法和靠前公约,下对治安管理处罚法),总计十章对对刑法及其运作进行了立体式的研究。该书在研究内容上具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在研究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就其研究内容而言,立法刑法学以刑法为核心,贯通深析犯罪学与行刑学对刑法的意义,论及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关系,探讨刑法与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的关系,还讨论了刑法与宪法、靠前公约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系,把刑法在整个法学学科体系中、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重大基本理论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内容
本蓝皮书共分为“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基本情况”“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成因”“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保障及存在的问题”以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对策研究”四个章节。其中对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基本现状、犯罪特征、涉及的法律问题以及“实名制”背后的“记名制”现象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开户模式,发布了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的十大典型案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建议与对策,包括提出制定专门的《信息通信消费者保护条例》以及设立“国家反电信网络诈骗宣传周”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