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写作风格上是独具特色的:它不像一般论著的写法,从概念到概念,进行抽象的逻辑推理,而是以鲜活的语言,娓娓道来。悲情的抒发,机智的点评,不仅使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品味,而且引人入胜,去除了学术著作所天生具有的枯燥。本书所展示的学术立场、学术胆识,都有其过人的独到之处。 本书从实质刑法观的基本问题出发,通过对实质刑法观的基本主张、主要观点等的论述,得出实质刑法观的实质是社会危害性刑法,并通过对社会危害性理论的论述对实质刑法观提出了批评。
《侦查监督规范集成一本通》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部分序言概述;第二部分是对28大类436各监督事项设置的解读说明,以及有关重点问题的阐释;第三部分是28大类446个监督事项法律依据的逐项分类汇总,以清晰的图表形式加以展现,以便实际工作中查询使用。本书供全国各地办案参考使用。
《大数据时代下的犯罪防控: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7年)》为2017年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该年会的主题确定为“大数据时代下的犯罪防控”,并着重就“大数据与犯罪防控基本理论”“大数据与网络犯罪防控”“大数据与暴恐犯罪防控”“大数据与金融犯罪防控”“大数据与腐败犯罪防控”五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以期为运用大数据创新国家治理和进行犯罪防控建言献策。
《刑法学总论》是"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项目(编号为:2013-1-161),是一部适合于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司法实务和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用书。 《刑法学总论》在认真总结刑法学教学的基础上,严格依据现行刑法典,从中国特色的刑法学理论体系建设出发,兼顾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实际需要。 《刑法学总论》具有如下特点: (1)学科体系的新颖性。 《刑法学总论》一改传统的刑法学体系,坚持理论刑法与注释刑法并重,构架了包括刑法学导言、刑法基础理论、犯罪成立及其认定、刑事责任及其承担、刑事责任的裁量、实现、变更与消灭的全新体系。 (2)理论上的完备性。 《刑法学总论》确立了"罪责关系"的刑法学主线,提出了"罪责法定" "罪责相适应"等新的理论范畴,在犯罪论体系上采用的是"新三要件说"(犯罪客观要件、犯罪主观要件、犯罪量
《倾诉与呼唤:毒品滥用元叙事》从毒品滥用者的立场出发,通过大量访谈个案的“元”叙事,重现毒品滥用的诱因与危害,剖析毒品滥用者在与社会整体环境发生互动的过程中、于具体的时空和资本限定下,一步步走上毒品滥用之路的深层原因,并借用他们的“口述”言语深描毒品成瘾之后的生活状态,希望他们的无奈、痛苦与悔恨能够成为劝阻后来者误入歧途的警示,更希望唤起更多的各学科理论界和实务界人士与我们一起反思毒品滥用的深层社会原因以及未来有效遏制毒品的努力方向。
绝大多数关于网络犯罪的书籍由靠前安全专家或政治学专家撰写,并很少涉及针对网络犯罪、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战争和网络安全的完整和广泛的解决方案。本书为一些非政治、无党派和无政府的核心网络安全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对相关领域若干网络危机案例,从平民和军事角度进行高度总结,并展示解决方案。从交叉学科的角度解释基本原理,揭示了信息和通信技术在使用中,或者说滥用中,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军事和技术问题。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煽动读者进行网络犯罪。它的作用是为了提醒社会公民们应该做好准备防御网络攻击和加强对网络攻击威胁的认识。
侦查权的先天扩张性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间存在紧张关系,在保护与容忍之间寻找平衡点就成了现代法治国家处理侦查权与公民权关系的。侦查法治化的核心是对侦查权实行由第三方主导的程序性控制。本书以我国侦查权的程序性控制为主题,从侦查权行使的整体性出发,立足于我国司法制度的现实与发展趋势,探讨我国侦查权程序性控制所面临的困境,从体制和机制上分析造成这种困境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文化原因,并在此基础上从近景和远景的双重维度,立足于模型建构和要素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及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