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注释书系列》是一套大型法律注释体系工具书,均由理论及实务专家编著,打破传统法条编纂模式,系统梳理相关立法、立法释义、司法解释、司法文件、指导性和参考性案例及其理解与适用,全面覆盖前沿热点、适用要点和关键难点,精准对应法律实务、法学研究、资格考试、案例教学等应用需求。 本书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与继承编的注释书,以 立法释义 和 编者观点 为解读,以 相关法律+行政规定+司法立法 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地方法院规范 典型案例 为注释,逐条解析法律条文以及配套司法解释条文,致力于打造一部兼具实务意义与教学价值的理想的大型家事法工具书。 本书条文注释体系 【立法 要点释义】立法机关权威释义要点 【编者观点】从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角度补充、深化权威释义的观点 【相关立法】与所注释
本书是 中国民法典评注 条文选注系列的第3册,收录评注作品12篇,分布于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责任编,内容包括:第157条法律行为无效之法律后果,第410条抵押权的实现,第420条额抵押权的一般规则,第538条撤销债务人无偿行为,第590条合同因不可抗力而免责,第679条自然人借款合同的成立,第701条保证人抗辩援引规则,第807条建工价款的优先受偿权,第1022条第2款有期限肖像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定解除权,第1060条日常家事代理,第1067条第1款子女对父母的抚养费给付请求权,第1184条侵害财产造成财产损失的计算。 中国民法典评注 (蓝色版)始于2016年,是由朱庆育、高圣平担任总编,以德国大型民法典评注为参照,汇集了中国民法学界七十位知名学者以及资深实务界人士共同参与和撰写,对中国民法典进行体系化、规范化
本书介绍了名称论、对象论、平等论、能力论、生死论之生论、生死论之死论、认识论、人性论、时间论、价值论、生态论等民法哲学理论。名称论研究民法的变迁史,对象论研究了民法的调整对象的问题,平等论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究平等问题及其适用,能力论研究权利能力制度和行为能力制度的法哲学意义,生死论研究与生死相关的前沿民法问题,认识论研究立法权与司法权的关系问题,人性论解决市民主体的行为标准问题,时间论研究时间对权利的衰减和对身份的加强效应,价值论解决公平值标准问题,生态论阐述民法在解决生态危机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全书贯彻新人文主义的理念,是作者近30年民法哲学教学经验的结晶。
本书以新的分配正义学、法社会学、现实主义法学和社会风险分担理论为依据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秉承 损害承担社会化 的基本理念,以构筑责任保险制度与救助基金制度相互配合的大规模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救助体系为核心,明晰损害赔偿社会化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大数据事业发展问题。
依托于供应链背景,银行对融资企业的融资模式以企业的运营阶段为切入点,分为采购阶段的保兑仓融资、生产阶段的存货融资以及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三大模式。这三大模式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本书以供应链金融这三大融资模式作为研究对象,每种融资模式独立为一章,分别总结归纳其中的争议点,并主要通过引用分析人民法院和各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案件裁判思路来介绍每种争议点的应对策略。 在谋篇布局方面,本书以独立的法律问题为切入点形成独立的文章,通过分析供应链金融各参与主体的行为方式、纠纷发生的原因、法院对争议的裁判观点,将抽象的供应链金融的实际运作流程及其运作逻辑展示给读者。
本书是《民商法论丛》的最新一卷,延续以往风格,共收录了15篇文章,分布于 专题研究 与 译文 两大模块。 专题研究 部分收录13篇文章,内容分别针对遗嘱监护指定、店员代理、表见受领、代偿协议、权益侵害型不当得利、违约损害赔偿计算、股东会书面决议、责任保险人和解、政权中介机构虚假陈述、家务劳动补偿以及涉及数字社会的三篇文章,各篇文章的理论性和针对性均较强,具有较大学术价值和启发意义。数智时代,数字社会中的法律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个人隐私已经成为数字社会关键信息来源的背景下,在信用评分已经严重依赖算法系统的现实下,在数据已经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下,如何让传统法治理论适应数智时代需要,应对新课题,是我们必须研究的问题,本期收录的王炳智文、陈浩林文、刘琳文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了
本书揭示了美国工业崛起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作者多伦·S. 本 - 阿塔尔教授探讨了早期美国窃取欧洲机械和科学创新及推动本土工业化的过程,揭示了美国建国初期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矛盾:一方面大肆盗取他国技术,另一方面却在 建立了严格的专利保护制度。作者通过翔实的历史叙述,反思了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激励的关系。
本书依托热点领域典型案例,向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介绍“三新”经济、“ 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区块链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技术发展现状、专利申请和保护现状、检索策略和资源、创造性评判思路和特点,以期促进专利申请和审查质量共同提升。本书适合专利工作者和及研究人员阅读。
本书首次权*公布*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7)及其所涉及的33个典型案例裁判文书全文,共归纳出42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法律适用问题,总结和梳理了*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和竞争审判领域处理新型、疑难、复杂案件的审判标准、裁判方法和司法导向。
书号:9787301342244 书名: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定价:169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侵权公平责任是自1986原《民法通则》以来,我国侵权法上长久不衰的理论热点和疑难复杂的实践争议点,在比较法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但长期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和论证。本书首次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深入研究,在对侵权公平责任的源流、发展过程和理论基础进行探讨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实务案例的具体分析,深入研究了各类侵权公平责任的具体适用规则、抗辩事由、补偿范围和适用上的补充性,并对司法适用提出了理论限制,避免侵权公平责任的司法滥用。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需求的中国本土公平责任理论体系。根据《民法典》对公平责任的体系定位和具体规则调整,本书还提出了《民法典》 侵权公平责任 相关条文司法解释建议条文,供*人民法院起草相关司法解释参考。
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充分考虑市场经济的新变化,在原有合同制度的基础上,对合同法律制度作了细分与完善。本书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的各条内容进行简明又清晰的解释,分为上下两册,以 法条文本 本条主旨 条文释解 为板块基础,以 案例分析 为板块亮点,法条文本准确无误,条文主旨精准凝练,释义条文明晰易懂,案例分析贴近生活,兼具指导性与学习性。
本书创新性地开展“双线联动”和“双维定位”特色分析,重点研究了半导体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专利布局脉络和重点申请人布局情况,研究内容紧扣当下产业急需和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可以为现有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而
本专著从面向科技创新和基于大数据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两个视角,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对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展开系统研究和阐述,主要由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理论、方法、实践三个部分内容构成: (1)理论部分:创新性提出并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出发点,系统阐述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概念、内涵、研究现状,在对现有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现状进行透视的基础上,在理论上构建了包括服务主体、服务方法、服务资源、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对象等要素的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体系框架。 (2)方法部分:系统论述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分析方法和可视化工具。以传统信息服务方法为基础,进一步阐释科技创新战略背景下知识产权信息分析的概念、类型、特点、作用以及具体操作流程。结合自身的工作
合理使用是现代著作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著作权研究中被美、日学者称为世界性难题。本书通过学说理论分析和制度规范分析,回答了合理使用领域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者以民法学理论为基础,借助法历史学、法哲学、法经济学、宪法学、比较法学,对这一问题进行多维角度的探讨,提出了著作权法的平衡精神、合理使用的正义构成、表达自由优先原则、使用者权利等新的理论命题和观点;同时,运用大量立法、判例资料,分析了合理使用中的“合理性判断标准”、传播技术中的合理使用规则适用以及我国著作权修法的合理使用方案等,在实务研究中评介了 经验和中国做法。 本书是 部关于合理使用研究的著作权专著,其研究方法与学术观点在知识产权界和学术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