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信托是人们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一种新型途径和方式,通俗地说,慈善信托就是人们用信托的方式去做好事。我国发展慈善信托,有利于促进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对此,我国《慈善法》第五章专章对慈善信托作出了规范,但该章仅有八条规定,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慈善信托,还需要结合我国《信托法》的相关规定。为方便大家准确把握慈善信托,本书系统疏理了《信托法》《慈善法》的相关规定,全面、综合地介绍了以下内容:一是我国公益信托的概念与特征、慈善信托的定义及与相关概念的比较,二是慈善信托目的与种类,三是慈善信托的设立、变更、终止与备案,四是慈善信托财产,五是慈善信托当事人,六是慈善信托财产的管理处分,七是慈善支出与慈善项目实施,八是慈善信托的监管与信息公开,九是慈善信托的促进措施,十是慈善信托
中国公司法在理论基础、制度架构、实践机制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与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要求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在优选公司法现代化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中国公司法的改革问题。《商法界论集》(卷)以“公司法改革”为主题,既有对公司法改革方向、整体架构等宏观问题的思考,又有对公司法中的信义义务、瑕疵股东会决议效力、股东知情权、企业名称登记规则、公司法人格反向否认、资本认缴制、股东出资义务范围、对赌协议效力等具体问题的研讨,汇集了我国理论与实务界对该问题的真知灼见。
张祥宇著的《内幕交易罪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研究》通过对内幕交易犯罪主体问题、行为客体问题、犯罪行为模式问题、情节严重认定问题地研究,与域外一些国家的立法规定、司法认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的方法,试图对证券内幕交易客观构成要素若干问题进行细致地阐述,并对其各个要件要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之建议。
商品经济的运行催生商法,商法的实施又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我国,伴随着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商事法律制度开始建立并逐渐完善,商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应运而生,商法学也随之建立和发展起来。《商法》全书共分十一章,依据新商事立法,系统地阐述了商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商法总论部分论述了商法的概念和原则,商事主体、商事行为等问题;之后十章介绍了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破产法、证券法等内容。 《商法(第2版)/匡时工商管理系列》适合于法学、经贸、工商管理等专业学生学习,也能成为法律、经济贸易、企业管理人员学习商法的参考教材。
郭富青著的《商法技术品格论》在编排体例上由四篇十三章构成,其内在的法理逻辑结构包括商法的立法技术与商法的司法方法或技艺两大部分。其中,第一篇、第二篇从商法的个别技术到商法的体系化构建,全面讨论了商法的立法技术;第三篇、第四篇具体讨论了商法方法和技艺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本书旨在促进商事立法精细化,提高商法规范质量和调整功能,指导法官准确适用商法作出公正裁判,呼吁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商事法律技术和方法的研究,不断地推动我国商事领域法治现代化的进程。
《商事营业转让法律制度研究》综合比较了现有文献对商事营业转让及其相关概念的不同定义,对商事营业转让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对其表现形式、构成要件、制度价值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充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法理基础及实证案例的角度,对我国现有商事营业转让制度的立法局限进行检讨。与此同时,也就英美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考察,并将其与大陆法系的商事营业转让制度相比较,目的在于通过详细考察不同法系及国家的商事营业转让法律制度,揭示商事营业转让各项具体制度的法理依据及合理性,并探讨这些法理、制度是否适合我国,是否可以妥善解决我国相关法律所存在的问题。很后,论证我国是否应引入商事营业转让制度,并对具体的理论构建及立法提出建议。
本书以司法的视角,从界定靠前民商事诉讼竞合的概念入手,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评述大陆法系和普通法系各国诉讼竞合法律规制的理论与实践、法律规定与处置方法,考察靠前条约关于诉讼竞合的现行规定和解决途径,综合分析我国关于靠前民商事诉讼竞合的立法与司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保护涉外民商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及国家利益的建议。
本书基于企业的视角,从商标申请的意义和目的说起,对商标在企业中的综合运用进行全流程的详细解析,通过大量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案例为企业的商标申请、商标运用、商标管理及商标质押等工作指明方向,具有比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本书从音乐IP的萌芽、形成、再造与音乐IP的传播多个角度介绍了音乐IP的情况。版权问题是音乐IP创造与传播的核心问题,在版权输出购买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核心问题以及如何规避版权纠纷本书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解读。
本教材在体例上共设11章,其中前三章是对商法学基础理论的介绍,包括商法的一般原理、商事主体和商事行为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内容对商法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具体包括: 章“商法的一般原理”介绍了商法的基础概念、原则、产生、渊源、体系等内容;第二章“商事主体”,不仅概述了商事主体的有关概念,还集中介绍了与商事主体有关的制度,如商号、商事账簿与审计、商事登记;第三章“商事行为”阐释了营业、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商事运输的具体内容。教材的后八章是具体的商事部门法内容,包括公司法、非公司企业法、商业银行法与支付法、保险法、证券法、期货交易法、商事信托与投资基金法、破产法。这样的体例安排可以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把握商法学的理论知识,初步构建体系化的商法知识结构,因而具有科学性。
《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的体系化研究》以商业秘密这一知识产权客体为样本,就新兴权利的体系化立法的路径问题,进行了颇具新意的思考。作者提出,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群落中的其他客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主要的是其不可公示、边界模糊的特性。这_种特性是否构成其作为权利客体的障碍?商业秘密对权利人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竞争秩序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这种重要性如何能成为法律救济的理由?法律对商业秘密应该施以何种救济?在商业秘密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立法者重视的过程中,伴随着具有阶段性的立法实践产生的制度碎片化问题该如何解决?作者为解答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论证和提出的观点,也许尚未达到完美之境,但在科学的道路上,研究者向前跨出的即便是小小的一步,也是弥足珍贵的。更重要的是,商业秘密救济制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