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的体系化研究》以商业秘密这一知识产权客体为样本,就新兴权利的体系化立法的路径问题,进行了颇具新意的思考。作者提出,商业秘密与知识产权群落中的其他客体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中主要的是其不可公示、边界模糊的特性。这_种特性是否构成其作为权利客体的障碍?商业秘密对权利人和整个经济社会的竞争秩序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然而这种重要性如何能成为法律救济的理由?法律对商业秘密应该施以何种救济?在商业秘密的重要性逐渐引起立法者重视的过程中,伴随着具有阶段性的立法实践产生的制度碎片化问题该如何解决?作者为解答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论证和提出的观点,也许尚未达到完美之境,但在科学的道路上,研究者向前跨出的即便是小小的一步,也是弥足珍贵的。更重要的是,商业秘密救济制度的
本书基于企业的视角,从商标申请的意义和目的说起,对商标在企业中的综合运用进行全流程的详细解析,通过大量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真实案例为企业的商标申请、商标运用、商标管理及商标质押等工作指明方向,具有比较重要的实用价值。
《商事营业转让法律制度研究》综合比较了现有文献对商事营业转让及其相关概念的不同定义,对商事营业转让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对其表现形式、构成要件、制度价值以及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进行充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法理基础及实证案例的角度,对我国现有商事营业转让制度的立法局限进行检讨。与此同时,也就英美法中的相关制度进行考察,并将其与大陆法系的商事营业转让制度相比较,目的在于通过详细考察不同法系及国家的商事营业转让法律制度,揭示商事营业转让各项具体制度的法理依据及合理性,并探讨这些法理、制度是否适合我国,是否可以妥善解决我国相关法律所存在的问题。*后,论证我国是否应引入商事营业转让制度,并对具体的理论构建及立法提出建议。
金融全球化和金融企业集团化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和不可逆转的潮流。如何在金融企业和金融企业集团中建立起规范和运作高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业发展的关键。孙光焰等*的《金融企业与企业集团公司治理法律结构实证研究/孙光焰公司治理系列/中南民族大学法学文库》综合运用公司治理的传统主流分析框架和制度分析框架对金融企业和企业集团不同于非金融企业和集团的公司治理的特殊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在公司治理一般理论分析的指导之下,着重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金融企业和企业集团的公司;台理问题进行分析。上编考察单一制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通过一般面板数据和个案分析的有机结合,对我国传统金融机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权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的现状进行了
本书以中国公司在内地和香港地区A H股双重上市为切入点,从比较法研究的视角,分析了两个证券市场关于公司上市涉及的保荐及承销制度、信息披露制度、法律冲突及解决思路的具体安排,对于相关上市业务的开展具有极强的参考指导作用。
境外企业跨境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举措。囿于境内证券市场基础薄弱的现实,诸多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融资已司空见惯。在这一进程中,形成了蔚为壮观的 红筹股 公司群体。由于 红筹股 公司的主要业务均在境内,又与境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境内证券市场的不断繁荣,基于壮大自身等方面的考量,它们多数都有回归境内证券市场的积极诉求。毋庸置疑,在证券市场发展日趋国际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构建完善的境外企业跨境上市法律制度是推动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本书基于给包括 红筹股 公司在内的境外企业在我国境内证券市场上市提供良好制度环境的考虑,立足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外跨境上市制度建设的有益经验,试图构设完善的境外企业跨境上市法律制度。
本书以汕头华侨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为研究样本,分析我国 授权改革 的时代特征,跟进沪粤津闽自贸区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总结汕头华侨试验区三年多来的法治建设经验,并对 政府、良法、国际经贸新规则、华侨华人文化、华侨权益保护、多元争议解决机制 进行了实务分析及法理评析。时代是思想之母,理论是实践之源。汕头华侨试验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个新时代的新命题,需要我们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
我国囿于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导致“商法化过度”与“商法化不足”现象并存。基于实质商法的研究视角,需要识别民事立法中纯粹的民法规范与实质的商法规范。本书从商法规范追求效率价值的角度出发,对商法典、商事单行法及其之外的民法、行政法规范体系中的实质商法进行了梳理,并先从解释论后从立法论两个层面对我国实质商法规范进行研究,尤其是通过体系解释对我国民法规范与商法规范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展现。 本书一章至第四章研究了商事物权的相关主体,如商事所有权的善意取得、商事留置权、商事担保权等。第五章至第八章主要研究了商事债权的相关主体,如显失公平、融资租赁、商事代理等问题。第八章至第十一章研究了《公司法》和《票据法》之中的商法规范。 作者注重通过用民法的方法来研究商法的问题,注重法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六辑)》是华东政法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2016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本论文集收入的论文跨度较广,甲骨、金文、楚简、秦汉简、晋律都有涉及,对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论题多有反映。丰富了法制史研究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中国商法总论(第二版)》是融合我国全新商事立法与司法研究成果,涵盖商法概说、商事主体、商事企业与营业权、商事行为、商事责任与商事诉讼等内容的商法学教材。本次第二版,作者根据我国商法相关立法与实务全新进展,对知识与案例进行重撰精修。 《中国商法总论(第二版)》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凝练。作者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究我国现行商法规范在商事司法中的适用情况及存在问题,适应商法学课程知识体系繁杂、知识与案例密不可分的教学特点,并于理论和实践双重维度解读中国商法总论的相关原理、规范与制度,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对推动我国民商事立法与司法发展进行理论铺垫。 《中国商法总论(第二版)》适合法学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人员和民商事实务部门人员研习
《商法教程(*卷)》于1998年首次出版以来一直是葡萄牙法科学生的商法教材,至今已是第九版。更重要的是,对于非葡萄牙的学生或研究学者来说,本书章节编排合理,内容全面充实,且就理论争议与关键问题均有探讨,有助于清晰了解与深入把握葡萄牙的商法架构与具体内容。就学术探讨而言,本书的观点阐述之特点为"不急于立一家之说,重在采纳、比较与分析百家之言",就商法学的相关难点与重点问题予以客观冷静地全面梳理与分析,无疑这是为学与治学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