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21个专题,提示了企业常见的劳动法律风险合计650余项,并逐一列举、分析了相关风险涉及的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或后果,并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建议。 本书内容简洁、查阅方便、实用性强,可供律师、企业HR、劳动人事仲裁员、法官和劳动法理论研究者工作、学习、办案、研究时参考。
本书共 21 个专题,提示了企业常见的劳动法律风险 , 合计 650余项,逐一列举、分析了相关风险涉及的法律法规规定、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或后果, 并提出 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建议。 本书内容简洁、查阅方便、实用性强 , 可供企业 HR、律师、劳动人事仲裁员、法官和劳动法理论研究者 工作、 学习、办案、研究时参考。
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例,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立法模式为"协约自治",即由职工方与企业方自主决定劳动条件,并予以实施。在实践中,启动协商程序的主要因素是政府推行与职工诉求;协商商谈过程,主要表现为政府主导或企业统合;在协议审查中,政府超负荷的工作量由地方总工会巧妙分担;在协议履行阶段,政府、地方总工会分别开展灵活多样的评比、巡视活动,激励和督促了集体协议的履行。所以,工资集体协商实践反映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的实际模式为"统合协作",即政府统筹治理,职工方、企业方、地方总工会三方协同合作的"一方统合,三方协作"的模式。这种新型调整模式的出现,是由于我国正在经历由"国家统合"向"协约自治"过渡的劳动法制模式转换而引起的正常现象。
劳务派遣法律规制是劳动立法和劳动法学中的重要问题,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欧美日诸国,本书以我国劳务派遣的实践和实务为基础而进行的以法律解释为核心的研究。旨在兼顾劳务派遣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指引,为我国劳务派遣的规范化提供理论基础。
本次增订第四版,除了对原书稿的部分内容查缺补漏之外,专门针对《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规定,对增订第三版时新增的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流程再造 专章内容进行了大幅修订。 希望本书能够继续引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更加规范、合理和有序,进一步切实有效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和法律风险,为促进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贡献一份力量。
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本部分为诉讼指引,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劳动争议纠纷各个环节的要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二部分为实务问题解答,通过归纳、提炼司法实践中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常见的问题,进行简要解答,并辅之以经典案例,配之有经验法官的精炼分析和法律依据指引。第三部分为法律法规部,该部分汇编了*适用的现行有效的常用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以及部分有代表性的地方性司法文件。本书内容几乎覆盖了所有劳动争议纠纷中常见或者可能涉及到的法律内容,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在《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10周年之际,本书对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进行了深入分析。该成果分析了我国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劳动合同法法律调整理念和模式的转变,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和企业用工成本的影响,以及劳动合同法和民法典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劳动合同法的主要制度,包括劳动关系内涵及劳动关系认定,劳动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权利义务,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无固定期限合同和固定期限合同制度,劳动合同解除制度,劳动者辞职权保护与限制,以及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及公司保管等非典型劳动合同和特殊雇员的法律规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既分析了劳动合同法的现状,也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成果具有宏观的理论分析,也有具体制度的构建
本书在引言中从*总书记改善民生的系列新近论述着手,从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出发,在*章中推演出弱势劳工之国家的新框架,以国内学者鲜有探讨的弱势劳工群体为对象,以演绎和归纳为基本手段,运用规范分析和历史分析方法,将权利保障、制度正义的基础理论具体运用到弱势劳工保障领域,寻找到危害防止和风险预防的适当路径。在第二章中以中国为问题的场域,以命运共同体为视角,对典型秩序理论予以分析,立足于本土资源为弱势劳工的良好保护秩序确立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并评析某国通过贸易战保护劳工之非,以便框定良好秩序得以实现对弱势劳工的妥善保障。第三章则探讨弱势劳工系统保护机制的立法确立问题。法律正义有利于确定某阶段乃至新时代的立法理想。分析典型国家的立法保护实践有利于弱势劳工良好秩序的确立。第四章则探讨了弱势劳工
作者总结从事劳动保障、劳动信访工作十多年经验,针对当前劳动争议案件呈现出 多、新、难 的趋势,在本书中对企业在劳动用工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的劳动合同管理的疑难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同时精选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典型劳动争议案例。本书力求内容全面、系统、准确、实用,旨在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了解和熟悉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及终止过程中的相关法律规定,从而做到知法、守法、并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为规范和促进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出现的新型合作社 养老合作社的发展,对其进行专门立法是制度保障的重要进路。本书围绕我国养老合作社立法问题,深入分析和阐释了养老合作社的概念和属性,在对养老合作社的法人属性和法人类型、内部核心制度和外部政府扶持措施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起草出了养老合作社法的立法建议稿。 本书是从法学角度对养老合作社立法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著作,立足于揭示互助互益的养老合作社在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所应有的地位,重点对养老合作社立法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制度进行论证,明晰养老合作社在秉持合作社本质属性基础上的特殊规定性,以及建立其上的制度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期待能为构建我国的养老合作社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建校70周年祝贺文集分上下两卷,本书为文集的上卷,由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领域的资深、知名专家学者共襄我校70周年校庆之盛举而特意惠赐文稿所成,主题涵盖社会法与劳动法的一般理论、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和集体劳动法,以及社会保障法,且文章均为作者从近年论著中亲自挑选的代表之作,既有对基础理论的深入探讨,也有对制度热点和社会现实需求的积极回应,可以说这本文集是我国当前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优秀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也是文集中的学者们通过 以文会友 的方式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庆表示祝贺,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表达了深厚的学术友谊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