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修改与司法适用疑难解析》关注2018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修改后的司法适用问题,是一本理论与实务兼具、偏重司法实务,并有一定工具书性质的专著。 全书共三编。 上编 刑事诉讼法立法修改司法适用 在回顾2018年《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决定》相关条文修法过程的基础上,主要依据2021年刚刚施行的《人民法院关于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的解释》,对修法所涉及的监察与刑事诉讼衔接、刑事缺席审判程序、刑事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速裁程序以及其他相关问题的司法适用进行探讨。 下编 刑事诉讼司法实务与疑难解析 选取了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未予涉及,但2012年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司法实务中关注度较高,并在2021年刑诉法司法解释中给予重点关注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涉及证据一般规定、分类审查与认定、电子数
为了更好地促进公正司法,维护当事人权益,人民法院于2015年4月29日公布了《行政诉讼文书样式(试行)》。共公布文书样式132个,包括人民法院制作并发给当事人的判决(调解)类文书、裁定类文书、决定类文书、通知类文书等共96个,法院内部用报告、函件类文书14个和指导当事人诉讼行为用的文书22个。 本书在全面收录行政诉讼文书样式132个的基础上,根据2020年公布的《公益诉讼文书样式(试行)》,新增行政公益诉讼文书样式2个。以期进一步统一行政诉讼文书制作,不断提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审判工作水平。文书样式均配以制作规范和法律依据,有助于规范和统一写作标准,方便法官制作裁判文书,是人民法院裁判行政案件和当事人参与行政诉讼的参考用书。
本书以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法律规范体系实施机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适用条款具体实施问题的系统梳理,聚焦完善我国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规则适用的相关理论及制度建设,并提出刑事规范对国际商事仲裁正当程序规制的意义,在动态中推进规则和机制发展创新,目的在于增强我国在有关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本书是李双元法学文丛之国际民商事诉讼研究(第2版),内容涉及国际民事管辖权、诉讼的开始、审前获取信息、临时或预防措施、即决审判和其他特别程序、审理、判决和救济、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及附录,等等。
证据收集和事实发现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之一。而证据收集作为证明过程的基础,是民事诉讼能否获得公正判决的保障。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主要通过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当今世界代表大陆法系的德国和代表普通法系的美国的证据收集制度的全面研究,以及对站在美国和德国中间点的日本证据收集制度的深入研究等,为我国的证据收集制度寻找有益的借鉴。同时,在研究中国特有的国情和文化的基础上,试图为我国找到一个适合我国特色的证据收集制度,以保障案件事实的发现,促进司法正义的实现。 《审前证据收集与案件事实发现》对我国证据制度的研究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历时半年,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并于2018年10月26日颁布实施。这次修正案涉及26个部分,36个具体法条,归纳为八大修改和三个亮点。 其中八大修改为:1.检察院 三特定案件 具有立案权。检察院对于符合三个特定的案件具有立案权。2.三大环节删除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律师会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技术侦查。3.检察院与监察委 完美对接 。强制措施 无缝对接 ,退回补充侦查权利仍保留。4.认罪认罚覆盖诉讼全环节、速裁程序正式启动。认罪认罚覆盖到侦查、逮捕、起诉、审判各个环节,速裁程序正式启动。5. 撤案 和 超级相对不起诉 纳入规定。严格条件加*检批准,公安机关具有撤案权力,检察院享有 超级相对不起诉 。6.缺席审判制度。规定专章建立犯罪
本书是 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民事诉讼运行机制完善研究 丛书中的一本,也是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书作者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博士黄鑫淼。我国民事诉讼发回重审长期以来为民事诉讼中重要制度,其担负着保障当事人审级利益及辩论权的重要职能。本书首先对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内涵加以界定。并且对发回重审的特征及法理价值进行讨论。然后从历史的角度对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规范进行检视,接着从实证视角对发回重审制度进行考察,并对域外法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进行比较及评价,后从三大角度展开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发回重审制度的建议。
《新行政诉讼法疑难问题解析与实务指引》紧紧围绕当前新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是一本颇具实践指导意义的专著。 本书共分为十七章,分别为:法治理想与法治现实视角下的新行政诉讼法实施、新行政诉讼法实施情况实证分析、行政案件立案登记制改革与行政争议多元解决、当事人主体资格的确定、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理解和把握、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复议机关作共同被告的审判、行政诉讼证据的合法性审查、行政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与行政审判体制改革、行政诉讼调解、行政诉讼繁简分流程序构造、行政协议案件的司法审查、规范性文件一并审查制度的运行与完善、行政行为 明显不当 的审查与判断、行政诉讼一并解决民事争议、行政公益诉讼、行政裁判方式。相信这本书的出版,将为中国行政审判
本书是 司法改革背景下我国民事诉讼运行机制完善研究 丛书中的一本,也是湖北省学术著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本书作者是武汉大学法学院诉讼法博士杨瑜娴。本书采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民事诉讼鉴定费用予以专题研究。以民事司法鉴定的法律定位出发,对民事诉讼鉴定费用的内在意蕴、法律特点、法律性质、组成部分等理论基础进行探讨。并且,在借鉴域外立法例、判例和相关学说的基础上,从法律定位、多维路径、立法模式、相关规则等方面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鉴定费用制度的主要思路。
本书的内容包括三部分:*部分从反垄断诉讼与行政执法的协调、反垄断的可仲裁性等问题展开,围绕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基本制度进行讨论,直面反垄断法私人实施的难点。第二部分从垄断协议纠纷、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纠纷(包括知识产权与反垄断交叉的问题)、行政性垄断诉讼等方面,选取了司法实践中的13起典型案件,逐一加以评析。每篇评析文章均由关键词、案例介绍、法院观点、法律评析共四部分内容组成。其中 法院观点 概括了审判机关的审理思路和具体观点,对法律实务颇有裨益; 法律评析 则往往不拘泥于案件争议本身,而围绕该类型、该案由,既有系统介绍,也有焦点分析,这也是本书从律师视角看问题的一大特点。第三部分整理了我国反垄断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指引、司法解释等文件,编排科学、内容完备,这在面世的反垄断法书籍中亦
公司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利益是现实中的普遍现象,而这种侵害往往披着公司决议的合法外衣进行。因此,以消除违法决议为救济目标的决议瑕疵诉讼就成为中小股东对抗大股东侵害的重要工具,也是公司法理论和实务一直强调的中小股东保护的重要内容。不过,公司决议毕竟关乎公司重要甚至重大事务,在充分发挥决议瑕疵诉讼维护中小股东权利功能的同时也应避免对公司正常经营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本书正是从公司组织法兼顾平衡股东个体救济与公司整体利益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反思决议瑕疵诉讼的历史发展和功能定位,全面修正现行法在实体和程序规则上的偏颇,尤其通过对原告范围、诉权标准、瑕疵事由、诉讼担保、决议中止执行、诉讼和解等规则的均衡设计既维护合法诉讼也预防和避免滥诉,*终形成全面的立法条文建议,为我国公司法的新一
\"卡尔?拉伦茨说,“当抽象——一般概念及其逻辑体系不足以掌握某生活现象或意义脉络的多样表现形态时,大家首先会想到的补助思考形式是‘类型’”。类型化案例研究有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之分,主要是后者。定量研究需要借助于大数据,方能成为有力的论证途径。面对海量的裁判文书,一要相对迅速地发现其裁判焦点或者找寻到研究者所需要的信息,二要具备必要的比较法知识储备和恰当的研究视角,三要依赖研究者基于专业素养与职业敏感性而预先设定的问题意识。 类型化案例研究的一个功能是求得法律规范的规范性、 化解释,另一功能是服务于法律的漏洞补充。这意味着类型化案例研究在通常情形下是必要的,但在裁判依据相对模糊的法律领域 具优势。类型化的案例比较过程在法律解释活动与在漏洞填补活动中以同样的方式展开,秉持对实质上
美国律师协会(American Bar Association),缩写ABA,是美国全国性的律师组织,于1878年成立,当时成立的目的主要是改善法学教育和从业管理标准以及为了一些娱乐活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该协会已变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律师组织,是世界上*的法律职业组织。 本书即选取了美国律师协会历届 *辩护律师奖 得主的法庭辩护经典案例,这些得主包括艾伦 德肖维茨、克莱伦斯 西华 丹诺、肯尼斯 斯塔尔、格里格 加里森 来看美国*秀的辩护律师如何依靠自己的机智和策略赢得一个个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