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第二版)本次修订,在*版的基础上,将十九大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有关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领域的全新规定及全新颁布的《行政诉讼法解释》等内容融入教材。修订后的教材除绪论外,共23章内容,内容涉及行政法概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行政组织法、公务员法、行政行为概述、行政立法、授益行政行为、负担行政行为、行政机关的其他行为、行政司法、行政应急、行政程序、监督行政、行政复议、国家赔偿与补偿、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行政诉讼参加人、行政诉讼证据、行政诉讼程序、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行政诉讼裁判与执行、涉外行政诉讼等。
行政诉讼类型历来是行政诉讼为核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行政诉讼制度精细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行政诉讼类型的完善有助于实现公民权利的无漏洞救济。 本书先从导论先对问题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再从:给付诉讼类型概论、课予义务诉讼、一般给付诉讼、给付诉讼类型之选择适用以及我国给付诉讼类型的理解与适用五个部分进行论述,并终给出自己的研究结论。 本书对研究行政诉讼法的理论界及实务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尤其是代理行政诉讼案件、审理行政诉讼案件并形成裁判文书具有益处。
社会主体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旨在为社会组织和公民督促政府或环保行政机关履行国家环境保护义务以实现环境生态共治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国家环境保护义务论和环境公共治理理论为社会主体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提供正当性、合理性的环境保护法理基础。然而,社会主体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存在理念待更新、立法待完善、公民意识待加强、社会组织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书认为有必要从制度层面构建社会主体提起的环境行政公益诉讼。
......
......
在我国,法律政策可以理解为党和 、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诉讼采取的一种导向、规范或态度。由于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行政法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法律政策在行政审判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对行政诉讼法律政策地位和功能的正确认识,很难理解和把握行政诉讼中特殊规则的良苦用心,甚至会反对和排斥相关法律政策的存在,也无法实现有效化解纠纷的立法目的。 从当前我国行政诉讼看,受案范围限缩制度、立案登记制度、异地管辖制度、举报人原告资格制度、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撤销重做判决制度等都体现了政策的因素。如果不从法律政策的角度出发,就无法从立法目的上对上述制度进行解读,也无法正确地在审判实践中适用这些法律政策。
......
在我国,法律政策可以理解为党和 、立法机关及司法机关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对诉讼采取的一种导向、规范或态度。由于我国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行政法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十分复杂,法律政策在行政审判中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缺乏对行政诉讼法律政策地位和功能的正确认识,很难理解和把握行政诉讼中特殊规则的良苦用心,甚至会反对和排斥相关法律政策的存在,也无法实现有效化解纠纷的立法目的。 从当前我国行政诉讼看,受案范围限缩制度、立案登记制度、异地管辖制度、举报人原告资格制度、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制度、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规范性文件附带审查制度、撤销重做判决制度等都体现了政策的因素。如果不从法律政策的角度出发,就无法从立法目的上对上述制度进行解读,也无法正确地在审判实践中适用这些法律政策。
由于行政诉讼在法律法规选择适用上的特殊性等原因,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理论和法治实践有关行政诉讼法律适用规则并未形成统一化的认知和体系,本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法治背景提出问题并完成论证的。 近年,《行政诉讼法》、《立法法》相继大修,新《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亦相继 ,本书结合新的立法规定与司法实践,对行政诉讼法律适用冲突问题进行了 、多视角的立体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