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刑法解释学、刑事政策学以及刑事诉讼法学三个维度对于如何建构刑事合规制度做了详细的阐释。除此之外,对于国内现有的合规制度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反思,从反方向为刑事合规制度的建构划定了边界。 本书zui大的理论意义在于,其对于刑事合规制度进行了类型化、规范化处理。刑事合规制度的研究在国内已经广泛展开,但现有的研究具有片段性,即更多地以美国法为参照,从经验的层面展开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具有重大的缺陷。本书的规范化处理可以弥补现有理论研究的缺陷,从而为未来的立法和司法提供参考借鉴。 实践意义在于,本书在进行制度抽象的同时,充分考虑了我们的制度现实,对于合规制度的中国化问题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释。例如,早在2018年,由作者率先提出的,以认罪认罚从宽处理机制为切入口,引入刑事合规制度的理念,已经
总体国家安全观重要战略思想涵盖了国家安全体系的11个范畴,外空安全并未被包含在上述范畴之中,但在国家安全基本法--《国家安全法》中予以体现并列在"核安全"之后。随着人类社会对于空间技术和外空资源的日益倚重,外空安全将会逐渐成为《国家安全法》中规定的"其他重大利益"中的极其重要的部分,需要完备的法律规制。在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下,对外空安全的规制更多地被指向了国际法范畴,而中国在促进外空安全国际法治过程中的定位、方法以及所持理念,则是本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我国2016《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的"全面建设航天强国"之"全面"的应有之义,也是我国首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外层空间的重要注解。 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提出应努力推动国际安全的建设,国家安全以国际社会整体安全为依托,这些理念在外层空
本书对“国际法”创始思想家格劳秀斯的国际法名著《论战争与和平的法权》第一卷进行了详尽解读。书中采用知识谱系列表、语境分析等思想史研究方法,通过对《论战争与和平的法权》最重要的两个基础性理论的研究:“诸法关系”和“知识学谱系”,试图揭示格劳秀斯“国际法”或“战争法”的创立,乃是通过遵循一种特殊的“诸法”层级关系和“知识学”谱系,而得以构建的。只有在这种“法”和“知识”的“新秩序”中,格劳秀斯的各种关乎“正义”的国际法讨论,才能获得自身立论的坚实基础。此外,本书还试图切入格劳秀斯更广阔的“知识论战”背景,比如同“学院派怀疑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基督教的某些分裂主义和激进主义的交锋,从而试图还原一个更具“同时代”感的格劳秀斯思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