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司库是从战略的角度论述现金管理。它是现金视为企业的一种战略性金融资源,区别于以往传统的现金管理,其较为系统的论述了司库与企业现金管理的区别,并为司库管理的实际操作提供了系统的知识和技能指南。从中国市场来看,目前并没有一本系统的论述企业司库的书籍,应该说是国内一本系统地论述企业司库与现金管理方面的著作。因此该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入选国家社科规划办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博士论文项目,书稿以《经济刑法的法益研究》为题,提出法益在经济刑法中的角色和作用问题,系统梳理了法益理论在经济刑法领域的基础问题与具体展开,针对法益一元论和法益二元论两种不同的学理主张,详细分析了法益一元论与二元论的理论背景、理论主张,以及学术争论,在此基础上探讨现代经济刑法中应当树立何种法益观,以及经济刑法法益的基本内涵、立场与功能对于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靠前法入门笔记》系统介绍了靠前法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主要制度。并重点讲解了国家、靠前组织、领土法、海洋法、靠前航空法和外层空间法、保护人权、条约法、外交和领事法、武力使用、靠前环境法、靠前争端等领域的相关制度。《靠前法入门笔记》不仅适合作为本科生学习靠前法的入门,也适合作为实务工作者系统学习靠前法的读本。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研究》对全面赔偿原则、法定赔偿原则、惩罚性赔偿原则下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针对存在的问题,从逻辑上理顺了赔偿原则下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确定的内在联系和顺序,对权利人损失、侵权人获利、合理许可费倍数、法定赔偿数额等具体确定的操作方法进行了细化、完善,增强了可操作性。概言之,对如何确定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从理论上、方法上、司法政策上进行了系统、全面、全方位的论证分析,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保持了研究路径与问题导向的一致。
《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法律问题研究》基于靠前法与靠前关系交叉研究的视角,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概念内涵、法律基础、基本原则、法律责任和法律保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就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参与展开了理性的探索。
本指南共分五个部分:部分为初步审查、第二部分为质审查、第三部分为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的审查、第四部分为复审与无效请求的审查,第五部分为专利申请及事务处理。、二、四部分按专利申请的审批流程顺序排列,第三部分为进入国家阶段的国际申请审查的具体规定,第五部分为适用各程序的通用规则。 2019年9月和12月分别对2010版专利审查指南进行了修改,因此纸质图书跟进。
本书从刑事审判的角度谈刑法适用,有以下特点。其一,紧扣刑法适用要点解析刑事审判疑难问题。本书归纳出刑法总则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认识分歧的30个审判要点,将每个审判要点分为若干个子问题,提炼出99条裁判规则,然后逐一进行深入细致的解析。其二,结合刑事审判典型案例论证法律适用。本书结合75个刑事审判典型案例论证法律规范适用,以法判案、以案释法。其三,以法官思维解释刑法适用。本书以法官为视角对案情进行研判,再现法官裁判案件的思维过程。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信托性质的研究回顾与检讨;信托的性质;受托人信托财产权;财产独立管理委托的信托性质分析;民法未能发展出信托法制的原因分析;物权客体代位主义研究;信托在我国公益慈善领域的实践与法律调整;信托在我国保险领域的实践与法律调整;信托制度融入民法典的立法建议。
《市场监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分为部分:理论探讨、改革思考和境外借鉴部分。与会学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著名高等院校的研究人员。他们从经济学视野下的市场监管内涵、本质与理论框架、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研究、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改革理念和方向的几个基本问题思考、港澳地区市场监管与执法概况及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刑法因果关系判断中的介入因素》针对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判断,提出了具备我国特色的新理论——重大作用说,并提出了其他原创概念或理论,包括:客观状态、因果流程的模型、新客观相当因果关系说、义务违反说、相当因果关系链说、双重重大作用说、等效说,详细论述了介入因素的定义、地位和排除适用范围,全面梳理了关于介入因素判断理论的种类,包括原版德语刑法文献中的判断理论,从新角度评价了我国的判断理论并以重大作用说分析了我国相关刑事判例,提出了与判决说理和法官说理不同的新说理。
《论刑法中的“明知”》直接以刑法中的明知语词之立法选择与演变、司法适用与争议、理论共识与分歧作为研究主题,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理论研究。从刑事立法的历史沿革出发,全面厘清和归纳我国明知刑事立法的基本样态和整体面貌,结合法律文本开展立法层面的分析,同时,从比较的视角出发,介绍和评价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关刑事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样态,结合其成果开展学理层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明知的司法证明等问题开展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分析和研究。
《国际海事规则规范选编》包括四篇,一篇为船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概述,第二篇为国外船舶规则、规范及相关标准中缩写词英汉对照,第三篇为国际海事组织(IMO)届至第30届大会决议目录,第四篇为国际运河规则对船舶相关要求简介。 《国际海事规则规范选编》可作为大专院校中与船舶相关专业学生学习船舶规则、规范的参考教材;可作为船舶设计、建造单位技术人员系统了解船舶检验与规则规范分类和现状的参考资料;《国际海事规则规范选编》有助于船舶营运公司对技术人员和船员进行船舶规则和国际运河规则的知识培训。
《公司法的失败:基础缺陷与进步可能》探究了传统公司法存在的基本缺陷以及进步空间,批判性地回顾了公司法的几个经典假设,并结合美国社会现实问题,解构传统公司法的失败之处。同时,《公司法的失败:基础缺陷与进步可能》在重述公司法几大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司法改进之道。
《论刑法中的“明知”》直接以刑法中的明知语词之立法选择与演变、司法适用与争议、理论共识与分歧作为研究主题,全面、系统、深入地开展理论研究。从刑事立法的历史沿革出发,全面厘清和归纳我国明知刑事立法的基本样态和整体面貌,结合法律文本开展立法层面的分析,同时,从比较的视角出发,介绍和评价了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关刑事立法、司法和理论研究的样态,结合其成果开展学理层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刑事司法实践中明知的司法证明等问题开展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分析和研究。
《香港与内地刑事法制冲突问题研究》为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文丛之一。《香港与内地刑事法制冲突问题研究》的研究范畴是香港与内地刑事法制冲突问题,此种冲突不仅体现在静态的法条中,而且表现为动态的法制实践,主要包括:其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法律中的刑事条款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其二,香港特区在落实中央授权刑事立法过程中所产生的冲突;其三,两地在处理跨境犯罪过程中所产生的刑事管辖权冲突。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是根据环境侵害特殊性建立的符合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的专门诉讼程序,强调的是一种在理论、立法及司法上相对独立的一种诉讼程序形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作为保护环境公益的一种诉讼程序制度,其立法目的和保护对象的特殊性,客观上决定了该程序与传统民事诉讼程序在程序机能与构造上存在重大差异。遵循环境问题特质,特别诉讼程序设置个别化原理,建立起与其自身特质相适应的专门诉讼程序,是环境司法专门化中审理程序专门化的必然要求。程序通过规则而明确。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特别程序研究,基于自身立法理念和原则,遵循“程序定位——法理基础——立法模式——基本原则(主要是特有原则)——程序特别规则——程序保障与协调”这一基本思路,着重从主体(主要是原告、法院)、审理与执行三方面对其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