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政治从何而来? 人类政治在哪里? 人类政治向何处去? 对于政治领域的关键三问,本书从演化论视角给出了回应。聚焦人类政治演化的基本脉络,本书将不同政体与政治模式视为一个个 政治物种 ,分析早期国家诞生的社会条件,从国家分化与演化的维度阐述城邦国家、一般国家、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从政体分化与演化的维度讨论君主政体、封建政体、立宪政体、民主政体的差异与转换,以及人类不同群体在塑造有效国家与有效约束国家上的一系列差异如何形塑了不同时空的政治模式。 如果将人类政治演化比喻为一条大河,那么理解这条大河过去的基本流向后,或许就会更加明了今天我们所处的位置以及未来要抵达的方向。
聂荣臻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为中国革命战争、军队正规化、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国防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本书以聂帅口述的形式,记录了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斗争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和心路历程。
为帮助广大领导干部丰富历史文化知识,汲取治国理政历史经验,提高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素养,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我们从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中遴选80多堂经典讲座,汇编整理成 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 20 周年纪念版丛书 隆重出版。丛书共分6册,分别为《以史为鉴:从家国兴衰看治国之道》《诗书礼乐:传统文化与立德修身》《良法善治:建制史鉴与吏治得失》《酌水知源:文化源流与民族精神》《问道思辨:哲学经典里的思想智慧》《文明激荡:全球视野下的中国与世界》。丛书名家汇集,由楼宇烈、冯其庸、叶嘉莹、金冲及、钱乘旦、王蒙、樊锦诗、金一南等80多位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担纲主讲,生动分析解读世代治国安民的历史经验,堪称历史文化集大成之作,有思想、有情怀、有深度、有温度,是80多位史学泰斗、文化名家、知
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自由主义政治占主导地位,80年代直到现在是保守主义政治占主导。但两者之间的斗争起起伏伏,一直存在。 本书聚焦罗斯福新政以来80多年间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包括罗伯特 塔夫特与反新政保守主义、戈德沃特与五六十年代的保守主义运动、新保守派的崛起、里根时期的保守主义、伊拉克战争与新保守主义的衰落、右翼民粹主义的茶党运动、特朗普与右翼民粹主义等内容。作者认为,美国保守主义的现状的特点是庞杂和分裂,并且这种混乱还将持续下去。
本书作者在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原著的基础上,结合世界近代以来的民族现象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内容和方法作出阐释。本书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构成,始终立足无产阶级革命和国际主义立场,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主要方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源泉。本书既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研究专著,也是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一本基础读物。
本书汇集了人民日报重要评论专栏 人民论坛 人民时评 人民观点 评论员观察 2023年度全部文章,包括《实实在在抓好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多措并举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等,并附有电子版。文章针对社会现象和热点事件,不避尖锐、及时发言,促进政府和民众的意见沟通,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广受读者好评。
本选题是国家 十三五 重点出版规划项目。书稿叙述了从1847年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建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70年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其波澜壮阔、波浪起伏的历史进程和经验教训,在今天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学习。他是一部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优秀著作。
本书讲述了作者阎明复的少年时代、大学岁月的成长经历,本书的重要部分是作者作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翻译,在全国总工会工作和就任中办翻译组组长期间,亲身经历的中苏两国关系、苏共与中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见证了中苏关系由蜜月期到出现裂痕,再到急剧恶化,中苏论战乃至断交的历史过程,以及作者 文革 期间的遭遇、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的一些经历。全书历史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人物、事件众多,而且语言文字亲切通俗,有很强的可读性。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了这个命题的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的意蕴。本书着重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理论价值、实践要求和深远意义,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当代建构、理论基础、哲学基础、历史演进、政治基础、文化认同、沟通模式、社会交往、心态建设、精神和物质基础等多个重要视角深入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必然性、重要性、现实针对性,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纲 ,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的要求。全书兼具理论性、学术性和时代性的特色。
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 杰维斯以研究核威慑理论活跃于国际政治学界,到70年代,借鉴认知心理学所著的《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一书使其蜚声国际政治学术界,他也借此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微观层次国际政治理论。 自1976年首次出版以来,《国际政治中的知觉与错误知觉》已成为国际政治心理学领域的里程碑式著作,被《纽约时报》称赞为 对政治心理学基础原则的开创性陈述 。增订版增加了作者撰写的长序言,在新序中,作者细数了这本书持久的影响力和遗产,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在政治决策上的应用,并通过讨论过去40多年来相关心理学研究的发展对原先的分析做了更新。
迈克尔 马辛在《纽约书评》撰文指出: 自《外交事务》杂志1993年发表塞缪尔 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以来,没有一篇学术文章像这篇这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 这篇文章就是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于2006年3月发表在《伦敦书评》上的《以色列游说集团》。它研究了美国*忌讳的问题之一: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而后,米尔斯海默和沃尔特深度探究并扩大了文章中的论点,写成此书。在书中,他们描述了美国在物质和外交上提供给以色列支持的惊人水平,而且这种支持并不能完全从战略或道德层面进行解释。以色列游说集团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这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么?作者认为,这种特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个体或者组织的政治影响,他们积极地引导美国外交政策向有利于以色列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游说活动对美国在中东的政
本卷主要考察1875年到1895年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此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自然辩证法的构想,揭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提出了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设想,以史学研究证实了社会形态理论,科学预测了资本主义垄断趋势,扩展了《资本论》视野,突出了唯物史观的辩证法向度。他们指导各国创立工人政党,反对机会主义,科学探索无产阶级斗争策略。这是马克思主义在论战和研究中日益深化的阶段。
本书内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深化改革的实践与进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梳理分析,总结改革新进展,直面改革新问题,提出改革新思路。对于深入学习、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研究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政策与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建党百年,我们党举行了庆祝大会、 七一勋章 评选颁授、全国 两优一先 评选颁授、大型主题展览、文艺演出等系列庆祝活动。新华社记者在此期间拍摄了大量照片,记录了一个个精彩难忘的瞬间,为庆祝活动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百年庆典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921 2021)》这部大型画册,就是新华社关于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图片报道的集锦。画册收录的175幅照片精选自新华社播发的近千幅建党百年系列庆祝活动照片,包括 庆祝大会 颁授仪式 文艺演出 三个部分,为历史留下精彩瞬间、永恒记忆,体现了新华社献礼建党百年的特殊重要意义,是我们党光辉历程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具有重要出版价值和收藏价值。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当代阐释 的终成果。本书以《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互释 为出发点,以阐释《资本论》的哲学思想和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目的,全书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一是 导论 ,系统地阐述了本课题组对《资本论》哲学思想的总体性理解;二是 上篇 ,集中地研究了关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的各种解读模式;三是 中篇 ,具体地、深入地探讨了《资本论》的理论性质、理论思维及其所揭示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阐述了《资本论》的历史的内涵逻辑;四是 下篇 ,从人类文明形态变革的高度深切地阐述了《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本书由两位政治学者精心设计、共同编撰,采访了声望卓著的十五位当代比较政治研究大家:阿尔蒙德、摩尔、达尔、林茨、亨廷顿、李帕特、奥唐纳尔、施密特、斯科特、斯捷潘、普沃斯基、贝茨、科利尔、莱廷、斯考切波。 全书共十七章,由两篇作者概述和十五篇访谈组成。在作者概述中,两位作者对十五位访谈对象的共通特质进行了总结,对比较政治学术流变进行了详细梳理,可以让读者从若干关键问题入手,更好地领略当代比较政治研究的发展历程。在十五篇访谈录中,两位作者围绕 知识构建与学术训练、主要研究和理论思想、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学术合作者与学生、对比较政治研究领域的基本看法 等主题,与访谈对象进行了深入交流,展现了这些政治学大家的学思历程与研究心得。对于立志从事学术研究的读者来说,如何更好地认识学科现状、调
本书研究自先秦时代至20世纪末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移民历史,对各个时段主要的移民运动,般都说 明其起因、迁移对象、迁移时间、迁入地、迁出地、迁移路线及方向、定居过程和产生的影响,并尽可能作定量分析,总结其规律。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共分七卷:卷为全书导论和大事年表,第二卷至第七卷分别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元时期、明时期、清时期和清末至20世纪末的断代论述,均列有大量统计表格和地图。各卷按统一的体例撰写,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因不同时期的移民情况而有各自的侧重点。本书是目前国内外完整、系统的中国移民通史,可供历史、人口、地理、社会、经济、文化、民族、地方史等学科的专业人员,政府有关部
《谁在世界中心(国家地理系列)》 放眼世界,博弈是永恒的主题,但每个时代的大国博弈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天涯论坛国际观察代表人物温骏轩历时8年,以地理环境为切入点,以地图为工具,从地缘视角探讨了中国崛起路线。在地域上,他形象生动地解析了欧洲、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区域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从时间上,他回顾了世界的历史,探讨了文明兴衰、民族兴亡的规律,为我们了解当今世界大国格局和未来国际趋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更广阔的视野。 《地缘看世界:欧亚腹地的政治博弈》 深居内陆的蒙古高原,隐藏着哪些影响世界局势的变量? 让人眼花缭乱的中亚地区,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 中国西部的高原地带,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西伯利亚和东欧平原,如何形成未来世界的 新压力源 ? 豆瓣网2017年度社科类十大图书《谁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