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于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是中国近代文化思想运动中*具时代影响和历史影响的刊物。特隆重推出纪念《新青年》创刊100周年纪念版。 这套新文化元典丛书(普及版)(10卷),收入20世纪历史舞台上的影响巨大的陈独秀、李大钊、李达、瞿秋白等大家的文章,名篇荟萃,思想犀利活跃,富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本丛书由研究《新青年》的专家学者张宝明先生主编,权*版本,值得信任。由连续两届获得 中国*美的书 设计奖的张胜先生精心设计,典雅古朴。
本书共分为三卷:《会谈卷》记录了从1964年到1986年,邓小平会见外国元首和中外记者时的谈话内容,涉及中国的改革开放、对外交往政策、台湾问题、香港问题、西藏问题、对毛泽dong的评价等问题。《会议卷》记录了从1938年到1987年,邓小平参加的有关会议,并对邓小平在会议中所作的重要讲话、对一些政策问题的阐述、处理民生要务的方法和态度等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和评析。《演讲卷》记录了从1943年到1988年邓小平的历次重要演讲。内容涉及国家建设、干部选拔、军队国防、财政、教育、党内思想等诸多方面。
本书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中国农民开展彻底拔掉封建制度基础的土地改革伟大运动的历史,全景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实现 耕者有其田 的历程。本书通过翔实的历史记述,告诉读者:中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也是一场深刻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更是建设新中国的前奏。中国的土地改革,铲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统治经济基础,成为新中国向现代化转化的契机。尽管土改运动也经历不少曲折,但它毕竟取得了伟大成就,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通过土地改革,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改造了农村基层政权,解除了农民的精神枷锁,从而使农村走上了解放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
为编制好“十四五”规划,从2018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就围绕“十四五”时期的发展环境、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等,通过公开遴选、定向委托、合作研究等方式,组织高端智库、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200 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形成近300 份、500 多万字的研究报告。这些前期研究成果,为“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纲要草案编制形成了有力支撑、提供了重要参考。本书从课题研究中精选出部分报告的主要内容,按照发展环境、总体思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城乡区域、生态环境、对外开放、国民素质、民生福祉、安全发展等十二个主题进行了分类汇编,供各方面研究参考。
本书是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教授为组长的“典型国家医疗保障立法经验研究”课题组成员集体完成的研究成果,由中国医疗保障法制建设研究报告、典型国家医疗保障立法与实践总报告、典型国家医疗保障立法与实践国别报告,以及相关国家医疗保障法律条文译稿等系列成果组成。需要说明的是,因典型国家的医疗保障及相关立法篇幅浩繁,不可能全部翻译并汇编出版,本书只对典型国家主要医疗保障法律采取摘要翻译做法。其中,德国、韩国、英国为规范其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的法律文本摘译,即德国《法定医疗保险法》、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法》、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法2022》;日本为分别规范其最重要的两项医保制度的日本《健康保险法》和《国民健康保险法》摘译;美国因其医疗保障法制呈现分散性特征,只翻译了规范三项主要制度(医疗保险、
本书是由新华通讯社组织编写的一部全景式纪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要系列活动的大型画册。开篇收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出席活动相关照片;正文分为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联欢晚会 三个部分;结尾收入文章《祖国的庆典,人民的节日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全景纪实》。画册精选数十位新华社记者拍摄的现场精彩照片近260幅,宏观视角与细节呈现兼顾,纪实性与艺术性结合,全景式展现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盛况。 该画册图文并茂、层次立体,和读者一起重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现场盛况,展现新时代改革强军成果、彰显人民群众爱国主义精神,传递鲜活深厚家国记忆,凝聚宝贵精神财富。权威准确、生动纪实,具有较高阅读和收藏价值。
本书为《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的第三版,作者此次修订的目的在于增强表述的准确性,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全书共十章,具体内容包括“历史:地方很好不错的授权来源”“角色冲突:公共服务与垄断经营”“乡规民约体现的村庄治权”“基层财税制度及其政治后果”“人事更替与组织化支持”“乡村政治观察”“个人与公共:两种关系的混合变形”“分割的管辖权”“村民与国家”和“乡村制度诸问题”。本书以政治社会学和法律社会学为研究视角,讨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分布、角色性质及其与国家政治的关系,是一本经典而深刻的关于以基层政权权力运行为核心的乡村问题专著,对未来中国乡村建设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中朝边境口岸行:在中国与朝鲜长达1420公里的边境线上,分布着14个边境口岸。本册不仅收集和整理了中朝边境口岸有14个口岸,还有1个过货点和1个已经废弃的口岸,主要用来反映中朝边境口岸的变迁。这些口岸和过货点象一颗颗明珠,分布在以长白山为界山、以图们江和鸭绿江为界河的河流北岸。这些口岸随四季变换而展现的自然风景、因中朝关系变化而体现出的特色、源于边民流动的多元文化则与其他陆地边境口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本册研究人员们分别沿着鸭绿江与图们江北岸一路行走,甚至跨过鸭绿江和图们江进入朝鲜,体验朝鲜边民的生活,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展现中朝边境的秀美山水、人文景观、边民生活。 (二)中俄边境口岸行:在长达4300公里的中俄东部边境线上,自东向西在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境区域分布着18
本书如实地记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各族各界妇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在改革开放中,做出的巨大贡献;记载了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及家庭各方面地位提高的光辉历程;记载了中国妇女和儿童生活的变化;记载了中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间友谊的发展和为推进国际妇女运动所作的努力;记载了一代新型中国妇女不畏艰险,奋发进取,大胆开拓,勇于创新,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反映、分析了当前中国妇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了40余年来中国妇女解放所取得的宏伟成就和经验教训,探索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规律,是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版的*部关于当代中国妇女的史书。
本书从地方督抚在新政中的思想与活动的角度,具体考察地方督抚对清政府新政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以及地方督抚与新政过程中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以此观察清末中央与地方权力格局的演变态势。具体研究了十三个专题,基本内容如下:*章,考察清末地方督抚辖区变革与改制,具体探讨了清末新政时期裁撤漕运总督与苏淮分省始末,关于察哈尔、热河、绥远、西康建省的动议,督抚同城的云南、湖北、广东巡抚的裁撤,以及东三省改制及其督抚建制等有关督抚制度与政区变革问题;第二章,是对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的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进行专题研究,通过多方面的统计分析,可知督抚群体特性的负面因素较多,这些大都不利于清末新政的顺利推行,而督抚群体内部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了各省新政发展的不平衡性;第三章,探讨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启动的
本书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中国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有一定技术水平、规模比较宏大的工业生产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奋斗历程。50年代的鞍钢建设、长春*汽车制造厂、新安江水电站建设;60年代的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成昆铁路建设;70年代以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建设的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武钢一米七轧机工程、平朔露天煤矿、陡河电厂、大化肥工程、大化纤工程建设,以及大型港口工程建设,在本书中都有详细介绍。本书展现了如下壮阔画卷:广大建设者用辛勤劳动,使成千上万新建的工矿企业遍布祖国大地,许多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结束了旧中国经济不能独立的历史。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居民住宅和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作者以时间为序,以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重大事件为核心,广泛吸收近几十年来社会学、政治学、政治史学、经济史、文化史等多方成果,用公正客观的史学观念,从客观史料出发,从历史的细节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做的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决策的背景、原委、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人民为中心,开展民政工作。新中国民政工作的发展历史表明,当代中国的民政工作在实践中突破了国际传统社会工作的范围,不仅具有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具有基层社会民主管理、社会群众自治管理、社会文明教育、社会风俗改造等方面的内容,形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民政工作的内容结构体系,因而发挥了多方面独特而又普遍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全方位、多角度为大众谋福祉。
本书按照年代顺序,综合叙述了新中国城市建设的历史和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做出科学的总结,以反映中国城市建设历史的全貌。书中展示了按照国家现行体制归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所管辖的城市规划、城市住房、城市道路、城市公共交通、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城市园林绿化、城市燃气、城市环境卫生等行业所取得的成就,详述了各行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达到的水平。书中还选刊了49个不同类型、各有一定代表性的城市的建设实绩,通过这些典型,更实际更形象地反映当代中国城市建设的全貌。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海洋生态文化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出版这本《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可谓恰逢其时。 本书以中国海洋和海洋生态文化概述、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的传统智慧、当代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局势和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战略四大篇22章的丰富内容,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的起源、概念及内涵,指出古代先人在认识海洋和利用海洋生态资源方面所秉承的 天人合一 物我共生 的观念,详细地介绍了中国的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文化、中国海洋生态文化的发展及中国海洋生态文化发展战略。本书不既有对人与海洋共生的悠久历史的回溯和丰富哲理思想的阐释,也提出了发展中国海洋生态文化面临的问题,如中国
《中国走过来的道路》系列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十三五 规划的《历史的足音 改革开放40年研究文库》系列丛书之一,精选了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同志关于政策理论研究的文章,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论文、调查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和几篇杂著;下编是在国际交往中的一些言论,包括在国际场合的演讲和随机应对的谈话。所选文章均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有关。这些文章真实、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和重要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