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为 金冲及文丛 中独特的一卷,与文丛中金冲及先生的其他个人著作不同,它源自于他40年前对新中国外交重要人物乔冠华的深度访谈记录整理。1981年,在撰写《周恩来传》的过程中,金冲及先生广泛搜集资料,乔冠华作为关键受访者之一,分享了大量珍贵的回忆。如今,这份尘封四十年的访谈资料经过精心整理,终于得以出版,向读者呈现了一段生动的历史。 从1981年6月至11月,金冲及先生在乔冠华位于史家胡同的寓所中进行了七次深入的访谈。乔冠华以其亲历者的身份,详细回顾了1950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总理领导下的新中国外交工作,重点讲述了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故事、日内瓦与万隆国际会议上的外交风采,以及尼克松访华等中美关系转折的关键时刻。其口述内容细腻入微,尤其是关于朝鲜停战谈判的复杂细节与中美关系破冰的始末,为研究新中国外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独立自主: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独立,中篇为和平发展:开创全方位对外关系新格局,下篇为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书梳理和总结70年来外交战线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对于丰富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积淀和形成一系列优良传统、宝贵经验,化解和处理未来面临的问题、遇到的风险挑战,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该书以*手资料再现了我国同驻在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印尼、印度)高层交往与双边关系发展的历程,包括如何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外交工作,处理外交危机,与驻在国各阶层人士建立深厚的友谊,推动中国与上述四国关系的发展等,颂扬了中国同驻在国的友谊,还以一定篇幅描写了这些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人文风貌。
改革开放四十年后,中国期待再次进入一个“改革高潮期”。与此同时,当前的国际环境也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如何在国际如此错综复杂的环境下找到改革的正确方向从而推进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是本书研究的重要课题。 《大趋势:中国下一步》通过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的挖掘,系统回答中国的改革已经做了什么,改革的现状如何,面临什么新问题和新风险,未来的改革作何选择等关键性的问题,对我们无法确定的未来给予有益的指导。
内容简介: 在全书中,作者着重分析了 一带一路 框架下中非合作的新实践、新趋势与未来前景。作者的相关分析以哲学社会学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使用历史学、政治经济学和全球研究的方法论,其关于近代中国以来三次革命的划分,关于改革开放是 革命性改革 的分析等,对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具有启发和参考意义。
1971年7月基辛格得以秘密访华,是在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 汗的大力帮助下完成的。 巴基斯坦秘密渠道在中美建交过程中到底发挥了怎样的关键作用,中美之间又做了怎样的接触与交流? 本书作者在巴基斯坦前总统叶海亚 汗之子阿里 叶海亚 汗的帮助下,获得了中美两国秘密外交的49份绝密档案,结合美国已解密的档案文件,通过采访有关直接当事人而著成此书,生动揭示了当年中美建交过程中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故事,再现了那段令世界瞩目与震惊的历史过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前沿问题》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推动共同富裕,着重围绕粮食安全、农业全产业链、三产融合发展、防返贫及其帮扶体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联农带农、农村公共服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基层治理、数字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等关键议题,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笔调,解答与探讨了乡村振兴意味着什么、往哪些方向走以及怎么走等前沿问题。本书的作者为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一线资料也有深厚的学理基础,本书具有前瞻性和实操性。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群防群治工作,构建平安共同体,对公安机关而言,既是一种方法的确立,更是一种政治的选择。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枫桥经验”研究中心汇编,是有关从“枫桥经验”转化而来的社会治理经验的文集。
《机会驱动型国家创业系统运行与演化研究:基于主体行为》以演化博弈理论、创业系统理论、CAS理论等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数理分析、系统仿真建模等多种方法,明确了机会驱动型NSE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复合机制,揭示了驱动型NSE中观演化机制,提出并论证了机会驱动型NSE主体行为的涌现动力、机制和路径。 《机会驱动型国家创业系统运行与演化研究:基于主体行为》有助于将创业系统研究推向深入,为机会驱动型NSE构建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当代中国社会公平保障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下共享发展及其实现机制研究”阶段性成果。共享发展注重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本书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以人民的公平正义需要为核心聚焦,借鉴和运用国家治理理论,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新要求下的社会公平保障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分析。本书在梳理社会公平保障的理论渊源、核心概念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社会公平保障的主要挑战、基本成因和呈现形态,提出了我国社会公平保障应实现国家治理转向的核心论点,并以此为基本逻辑,在借鉴发达国家社会公平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会公平保障的基本路径。
本书系上海社科院英文论文集,精选上海社科院学者近来的重要学术论文翻译而成,主要包括的内容有: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前提和根基/试论新发展阶段城市空间部署的规划协同:以上海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17版空间规划为例/城市发展对青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反性实践视角下的亲权与孝道回归:以城市中产阶层家庭成年初显期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为例/晚清来华基督教传教士的身体存在与空间建构探析/论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从经济法的调整方法切入/论面向未来的公共图书馆包容性发展/从“成为”到“生成”:移动传播情境下信息生产实践变革与省思。
自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及其成功实践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系统、全面地描述中国道路的世界贡献,阐释其世界意义,成为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紧紧聚焦于中国道路这个重大主题,在揭示中国道路的历史背景、对中国道路进行总体性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系统展示了中国道路的“生存性贡献”“发展性贡献”“制度性贡献”“文化性贡献”“和平性贡献”,联系现实,内容厚重;逻辑清晰,分析深刻;论点丰富,视角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