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集中收录了千余张来自英国皇家军械博物馆的珍贵大幅高清图片。这些图片细节丰富,并以实际比例再现了每种武器与护具原有的形态和外观,同时它们都配有独立的简介,详细介绍其制造时间、重量、尺寸以及起源地。从史前时代的刀斧燧石、投枪弓棒,到中世纪的盾矛弩戟,到近代的火枪、射石炮,到变革时代的线膛枪、前装火炮,到现代的狙击步枪、榴弹炮;从冷兵器时代的皮铁护具,到21世纪的防弹装备……华丽者,如美第奇家族的狩猎挂剑;稀有者,如柯尔特帕特森转轮来复枪;经典者,如恩菲尔德前装线膛枪;威力者,如M1A1远程火炮……在人类文明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些运用于战争、自卫、执法、狩猎领域的武器与装备所体现出的独具匠心和创造性,无不令人感到惊叹和震撼。新版还特别新增加了在人类战争目前占据重要且特殊地位的武器——
这本书重塑了我们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起源和后果的方式。理查德·奥弗里认为,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战争”,以暴力结束了近一个世纪的全球帝国扩张,这种扩张随着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的帝国野心膨胀达到极限,随后演变为人类历史上规模巨大、代价巨高的战争,并在1945年之后终结了各个帝国。奥弗里跳出了传统的时间和地域框架,将中国人民伟大抗日战争的起点作为二战的起点,平等对待欧洲战场和亚洲-太平洋战场,真正做到了以全球视野考察这场战争。他笔下的战争不仅仅包括同盟国和轴心国在正面战场的较量,还包括各国人民自发组织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以及一些国家同时爆发的内战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战争史,不只关注这场规模巨大的战争是如何进行的,还关注战争是如何动员群众支持、如何获得物资供应和资金支
海上战争贯穿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从遥远的北极直到南太平洋岛屿海岸,从1939年9月欧洲战争爆发,到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正式投降,长达72个月的海军作战规模空前。 由于地图能够以简明的方式展示时间和空间,本书即以地图集的形式来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有海上战斗、战役和其他各种军事行动的战场动态细节。地图按年代顺序编排,旁边配有短文提供上下文说明,完整收录每一时期每一场海战的历史文献,所有级别的战斗都按战略综述、作战计划的执行和小规模的战术行动等内容进行描述,包括海战的主要作战类型,如水面舰艇交战、航空母舰作战和两栖突击行动。
本书完整记述了美国这个人类历史上不错大的帝国在崛起过程中的黑暗面。好莱坞知名导演奥利弗·斯通与历史学家彼得·库茨尼克携手,全面整理、分析了美国从威尔逊到特朗普这18任总统任内对外军事干涉的历史,展示了美国自踏上帝国与征服之路所犯下的种种错误。从血腥菲律宾独立斗争开始,跨越两次世界大战,到持续多年的反恐战争,美国以保卫国家安全、消除潜在威胁、传播民主与自由等借口,在拉美、亚洲和中东等地区反复卷入冲突。借助解密档案、新闻报导、学界研究等各种资料,本书精心记录了帝国缔造过程中的种种残酷画面,充分展现了在20世纪里,美国如何在资本家和野心家的裹挟下做出种种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也很好地解释了它为何能从欧洲老牌帝国的跟班一跃成为全球专享的超级大国。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划时代地提出了“海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优选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 马汉的海权论思想既是对历史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世界主要军事大国对海洋战略地位重要性的认识。自马汉去世以降,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已充分验证了海权论的观点。
本书以美国国防采办发展过程为主线,以国防采办管理涉及要素和重要内容为单元,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体制、需求生成、资源分配、国防研发、采办程序、项目管理、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系统工程、经费管理、质量管理、试验鉴定、维修保障、绩效评估、采办监督、策略方法、人员队伍、法规政策和工业基础等多方面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对美国国防部相关指令指示以及国防采办术语进行了介绍。
按照技术发展的过程,本书将作战无人机分为“传统无人机”“情报、监视和侦察无人机”“无人战斗机(UCAV)”“垂直起降无人机”四个大类,并分别详细介绍了各个类别中的典型无人机,尤其是当前近期新型的作战无人机,如近两年在俄乌冲突中大显身手的“旗手”“海鹰”“愤怒”,以及军事目前第一款依靠网络众筹生产的垂直起降无人机等。此外,本书还介绍了目前世界各国正在研发中的各种作战无人机。对于新型作战无人机,本书着重介绍了相关的近期新技术,如微处理器、高性能摄影装置、视频压缩技术等近期新进展,并详细介绍了各种新款作战无人机的特性和参数,包括重量、尺寸、发动机、速度、升限、武器、制造商、运营方等细节,配以丰富的图片和实战案例,有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全球无人机的近期新发展状况。
本书梳理了美国军事体制发展的全过程,回顾了美国自殖民时期至今的军事体制的内容、特点、产生的背景及其对美国军事发展的影响。系统总结了美国军事体制演变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有助于读者把握美国军事制度的特征,对美国军事制度的历史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东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少有的巨大战场,从1941年的巴巴罗萨行动到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在极寒的北极战场与白俄罗斯的密林与沼泽中,在广袤的乌克兰原野和高加索的崇山峻岭上,苏德双方在东线纵深达1600公里的战线上浴血搏杀。本书收录128幅战役地图,详尽展现了轴心国军队与苏军之间的此消彼长与战线变化。复杂的战役态势与力量调动,战场上的攻守变换,彼此的得当与失当,都通过精美的地图与文字得到诠释。从对宏观的战略态势的全局俯瞰到对基辅战役、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以及华沙起义等著名战斗的细微刻画,本书囊括了苏德战场上的方方面面。本书所采用的地图绘制准确,信息详尽且排版规整。图中符号易于理解。随图的释文则对战略态势以及战役行动进行了总结。
在整个世界战争目前,没有任何一场军事行动的头24小时能够像1944年6月6日这一天那样关键——就在“霸王行动”这场迄今为止优选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的第一天里,将近7000艘各型舰船从英国起航,横渡风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峡,将美、英、加等国132000名盟军成功运送到法国诺曼底海岸,正式掀开了开辟第二战场、解放欧洲大陆的历史篇章。这场战役盟军共集结了多达288万人的部队。陆军共36个师,其中23个步兵师,10个装甲师,3个空降师,约153万人。海军投入作战的军舰约5300艘,其中战斗舰只包括13艘战列舰,47艘巡洋舰,134艘驱逐舰在内约1200艘,登陆舰艇4126艘,还有运输船5000余艘。空军作战飞机13700架,其中轰炸机5800架,战斗机4900架,运输机、滑翔机3000架。本书描述的就是这场历史上规模优选的登陆战的第一个24小时,被时任盟军登陆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称为:“
......
《美军作战评估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目前,由于缺乏信息化实战经历,我军在作战评估研究领域很大程度上仍处于空白状态。为了借鉴美军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优势,剖析其存在优点与存在的问题,本书通过全面梳理、归纳当前美军近期颁布的联合出版物、各军种条令和相关指挥官手册,以评估概念、指标要素为重要环节、以评估实施流程为活动主线,对美军作战评估理论及评估实践全流程活动进行了全面梳理与概括。具体内容涵盖美军作战评估的概念、评估指标制定、作战评估框架、评估主体编组及评估工具运用、作战评估实施步骤、战斗评估等问题。对于我军汲取外军先进作战理论,结合我军当前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发展趋势,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作战评估理论与实践流程步骤,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