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指挥:二战德国陆军实战指南》是二战期间德国陆军指挥官必学手册,是军事*上的重要学说表述之一。 本书以克劳塞维茨、毛奇、泽克特的传统为蓝本,表述了德国从事战争的方式,将一战中出现的武器(例如坦克、卡车、装甲车、飞机)有效纳入德国机动作战和战术灵活性的传统,毫无遗漏地收录了战事过程中指挥官职能涉及的方方面面(包括指挥、进攻、防御、坦克战、化学战、后勤等)。从数个士兵的侦查行动、警戒工作,到整个部队的行军、进攻、追击和防御,再到空军、骑兵、装甲战车等的行动准则,甚至还包括化学战与其他特殊条件下的战斗。这些内容也使本书在出版70多年后,依然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世界战机大全(图鉴版)》是介绍世界战机的军事科普图书,书中精心收录了二战以来世界各国设计制造的200 余款经典战机,涵盖战斗机、攻击机、轰炸机、战斗轰炸机、反潜机、电子战飞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等类型,完整呈现了现代空战的武器面貌。每款战机都配有精美的整体鉴赏图和局部特写图,以帮助读者了解战机构造。为了增强图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部分战机添加了一则趣味小知识,作为延伸阅读。 《世界战机大全(图鉴版)》结构严谨,内容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军事爱好者阅读和收藏,也可以作为青少年的科普读物。
本书主要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闻轶事。 围绕一战后德国的 复仇 这一主线,讲述了希特勒如何招募盟友,一步步展开报复,直至阴谋破产的故事。 将二战历史中冷门但有趣的细节放大,利用趣闻轶事推动主线情节的发展,令全书高潮迭起。
本书主要讲述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那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趣闻轶事 从萨拉热窝事件王储费迪南大公及其妻子被杀引发的连锁反应,到大战爆发各参战国之间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再到 速战速决的进攻战 如何发展成 把各参战国搞得焦头烂额 的堑壕战,以及这场美其名曰 结束所有战争的战争 如何成为下一次大战的导火索。
自 1916 年诞生以来,坦克使地面战的形式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那一年,英国马克 I 型坦克在索姆河战场上横冲直撞,试图打破堑壕战的僵局。从那时起,装甲战的支持者们研究出了日趋复杂的战术和技术,使坦克在现代武器装备中总能居于重要地位。《世界经典坦克大揭秘》介绍了从一战至今,世界上*知名的 52 型装甲战斗车辆。从1917 年的马克 V “雄性”坦克开始,本书涵盖了一战、二战、冷战,一直到在巴尔干、高加索和中东的战争中出现过的坦克。《世界经典坦克大揭秘》介绍了每一型坦克的发展历史、装备情况、主要特点和技术规格,还配有超过 200 幅插图和照片,为军事历史学家和军事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形象生动的坦克指南。
从风帆战列舰直到潜艇的时代,人们究竟是怎么在海上作战的?在发现敌人舰队时,如何立即与之战斗?为什么在木制帆船时代,几乎所有伟大的海上战役都没有结果?铁甲蒸汽战舰是如何化身毁灭使者的?潜艇又是怎样从无到有,一步步成长为水下幽灵的? 从木质战舰到潜艇,从初期的海盗劫掠到二战时大西洋上的大规模海战,在《海战论:影响战争方式的战略经典》中,约翰 基根除了将 海上战争 的由来道出之外,还集中描写了四次关键性的海战:特拉法加海战、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和大西洋海战。他带我们直面这些战斗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个世纪以来海上战争的非凡全景,以及海战的演变过程。 不过,他没有谈及太过具体的战争细节,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讲述指挥官的抉择、战时的判断、战争思维,以及战术、部署和新武器带来的改变等问题上
作者科鲁姆以魏玛国防军总司令汉斯 冯 塞克特领导的时代为重心,描述了一战后德国在战略战术、武器研发、编制、训练中为本国未来战争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性变革。除此之外,一批富有远见的德军军官也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装甲战术家恩斯特 福尔克海姆和空中战术家赫尔穆特 威尔伯格。*后,得益于这些实干家和他们付出的努力,魏玛国防军重获新生,并由此发展出了在后来辉煌一时的 闪击战 理论。
本书记录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也就是1775-1783年间海军的主要军事行动。作者按照主要事件和重大战役发生的时间,将整个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海军行动分为14个阶段,始于1775年英美两军的尚普兰湖战役,终于1783年英法两国的停战熄火。这些海军行动涉及多个参战国、战争海域及优秀将领:参战国除了英美两国,法国、西班牙、荷兰等国纷纷参与,甚至对战争的最终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战火从美国蔓延到欧洲、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好望角、西印度群岛以及东印度群岛;诸多出色海军将领如豪、罗德尼、萨弗伦等,在各个战役中展现优秀的指挥能力。作者在书中通过这一时期发生的各个战役,总结经验教训,强调自己的主要观点:海上战争的成败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海军实力。
《东线》系列丛书,由著名军事作家朱世巍先生撰写。它全面而详细地讲述了二战中苏德战争的整个过程。全书以丰富的地图、表格和图片资料,以及洗练、洁净的文字表现,展示了苏德战场上震撼人心的浴血大搏击与攻防力量的大转换。 《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讲述了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从1943年初到当年夏天,苏德战场南部的战争进程。1943年初,德军在东线南部遭受连续惨败,直到在哈尔科夫反击之后才稳住阵脚。苏德战场因此迎来较长的平静时期。而随着战局的改观,交战双方都在考虑以何种方式结束战争。因此需要一次战役来检验新的力量对比。1943年夏季,德军集中了庞大的装甲部队,在库尔斯克发动了苏德战争中的*后一次战略进攻,但很快失败。红军乘机收复了哈尔科夫和奥廖尔地区。
本书运用第一手的美国解密档案,以韩国、日本、台湾地区以及菲律宾为案例,通过解读艾森豪威尔时期 大规模报复 战略的展开及实施,力图复原美国在亚太地区部署战术核武器的历史,呈现冷战时期美国核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 威慑 与 禁忌 两重性。
《美国黑室》(全译本 图文珍藏版)是被誉为 美国密码之父 雅德利的经典揭秘作品,是较权威的密码破译书籍。美国出版史上非常有争议的书籍之一。一部逼迫美国政府设立保密法令的奇书。 书中记述了1917年创立 美国黑室 到1929年关闭 美国黑室 的10多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详细揭秘了美日英法德等国之间的外交秘闻,书中附有8页前插和50多幅珍贵历史图片、40多封绝密电报破译过程全解密,图文并茂,情节惊心动魄,故事引人入胜,可读性强,具有收藏价值。
本书讲述了战国秦国在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由魏冉、白起、司马错主导并取胜的两场大战 伊阙之战和秦楚五年战争;梳理了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历次继业者战争;回顾了美国内战中,格兰特 率领 的联邦军与李 统率 的邦联军在 1864 年的较量。
本书以军事训练基本要素为轴线,以军事训练基本类型为切入点,全面、客观、深入分析了俄罗斯陆军军事训练的内容、模式、保障和特色,资料详实、考据严谨、阐述透彻,理论性和实践性强,对我陆军部队官兵、院校教研人员和学员利用俄军事训练的有益经验解决自身训练中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而推动陆军军事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借鉴价值。
公元前323年,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在巴比伦去世。这位世界征服者的骤然离世,使亚欧大陆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大生前并未指定继承人,其麾下部将开始为王座的归属展开殊死搏斗,昙花一现的庞大帝国很快分裂。这些曾跟随亚历山大南征北战的骁勇战将,用波澜壮阔的四十年拉开了 希腊化时代 的序幕。佩尔狄卡斯、克拉特鲁斯、安提帕特、波利伯孔、卡山德、安提柯、欧迈尼斯、塞琉古、托勒密、利西马科斯、德米特里乌斯等人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在刀光剑影中争夺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他们当中的佼佼者,还凭借军事实力割据一方,建立了家族世袭的王国。从克拉农战役到加邦战役,从萨拉米斯战役到伊普苏斯战役,继业者们在帝国的辽阔疆域内鏖战数十年,众多民族与部落卷入其中,形成一幅宏大而瑰丽的战争画卷。 本书上卷主题为 将领
战斗机作为天空的统治者,一直是争夺战场空中优势的利器。它在空中优雅而潇洒的姿态更令广大军迷心驰神往。本书邀请了该领域权威专家通过专业视角为读者解码战斗机,首先从战斗机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入手;然后解析了现役战斗机的典型代表,包括其性能、参数、内部结构;最后介绍了战斗机的基本战术运用、相关故事与战例等内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书部分精美图片是由专业软件建模团队负责呈现,让读者详细了解战斗机知识的同时还能够通过不同角度欣赏战斗机的独特魅力。
《春之祭》匠心独运,用诙谐而敏锐的手法发掘已被历史抹去的图案,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影响和余波――从1913年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到1945年希特勒的死亡。在这本极为出色的书中,作者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借助普通人的生活和言论、文学作品,以及诸如林德伯格越洋飞行和现代第一部畅销书《西线无战事》出版等事件,记叙了那场大灾难所造成的人们观念的急剧转变。
本书是美国军民融合发展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包括DARPA支持开发军民两用高清系统、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采购竞争中的产业政策考量、F-15战斗机的引擎采购、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的服务外包、三叉戟核潜艇的论证、多管火箭炮系统的采购、国会议员Aspin与国防预算削减、商用卡车采购、重组国防后勤局、师级防空火炮系统的取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旋转弹体导弹国际采购、联合制导攻击武器采购等13个案例。本书是国内*本专述美国国防采购和改革中军民融合实践的真实案例集,对于中国国防采购和国防科技工业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本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动态的、全球性的学术描述,尝试重构传统视角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区域与时间框架,真正破除“欧美中心论”,将区域视角放大至全球,重点包括在过往“二战”史中时常缺位的亚洲、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战争进程及其互相交织的政治与经济活动等,同时将传统认知中的“二战”时间框架扩展至1931—1953 年,将“二战””欧洲战场爆发前具有全球意义的区域冲突囊括在内,并将1945 年后亚洲战场的局部冲突纳入“二战”叙事框架,对世界格局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学术论述,对美国霸权作了较为深刻的透视,并指明由美国主导的“二战”史叙事存在较大的缺陷,1945 年后层出不穷的地区冲突就证明了美国推动建立的以其为主导的世界秩序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