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大藏经》是汉译佛教经典与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撰写的佛教著作的总汇,卷帙浩繁,内容赡博,所涉及的领域也极其广泛,是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宝藏。本书系统又详尽地考释了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的源流及大略,内容分经录、教史、传记、宗系、纂集、护法、地志、杂志等八大部,共收录佛教文史类典籍二百三十部二千四百五十八卷。
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1646 1716)在世时发表的唯一一部大部头著作。书名为谈神,实为着重阐述 几乎困扰着整个人类 的 自由与必然的大问题 或 人的自由 问题。这部作品的写作目的是显示世界上的罪恶并未与上帝的美善冲突,尽管 存在 一些罪恶的事情,这个世界仍然是 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一个 。全书正文由上中下三编构成。上编的中心内容是对所有可能世界中最好的世界这一命题的论证,并在此论证的基础上阐明上帝的善和正义。中编论证了信仰与理性、自由与上帝的预先规定的一致。下编则论证道德的恶与形体的恶,即罪与罪过。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 第1卷》 本书对道教神学、道教神系、道教图像、道教文化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影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历史的研究,通过对有关资料、图像的搜集,充分利用田野调查的成果,运用考古学、人类学、宗教学、历史学、社会学、图像学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系统考察、研究道教的神仙谱系。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要从历史存在和学界认知的比较分析中,梳理出中国道教的根本,把握道教的真精神,肯定道教的信仰,揭示了道教与中国文化是同源同根同本,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与主体,从而构建一部完整的中国道教信仰史,一部完整的中华民族信仰史。 《中国道教神仙谱系史 第4卷》 本论集由曹顺庆教授从教四十年来培养的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共同撰写,通过学生就读期间的实际体验及其以后的学术成长和学术成就经历,以具体而生动的
本书是铃木大拙禅学经典系列的入门读物,也是大众了解禅学的基础之书。铃木大拙以其对东西方哲学的修养为背景,将禅学融合于西方哲学领域,从禅的内部来解说禅,避免了生硬搬用西方哲学观点对禅进行臆测,同时又与旧禅师所运用的个体直觉方式不同,吸收了现代的思想方法,使禅的思想性可以在比较广泛的基础上得到交流,也为人们提升精神品质开启了一扇窗户。
本书属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国内学术界对奥义书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首 部专著,也是国际学术界对奥义书进行研究的部头最大的一部作品,包括第一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自然的精神”、第二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自由的精神”、第三卷“奥义书精神的历史·本真的精神”、第四卷“奥义书的观念与实践”、第五卷“奥义书思想的影响”。不仅对主要的奥义书参照梵本进行了重译,尽量根据学界这些年的研究成果弥补旧译的不足;而且对奥义书思想与吠陀、梵书思想的源流关系,及其对印度各教、各派思想(尤其是数论、瑜伽派和佛教)的影响进行了充分、详尽的分析;并根据思想发展的自身逻辑,对本来十分含混暧昧的奥义书思想进行了细致、精确的疏理、阐释,使其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轮廓,呈现为一个历史的有机整体;还力图阐明推动奥义书
本书由阿图罗·马塞洛·帕斯夸尔与泰奥·戈麦斯合作完成。阿图罗·马塞洛·帕斯夸尔是一位杰出的讲述者,为我们揭开古代众神与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秘密。泰奥·戈麦斯则补充了词典部分,为本书收尾,网罗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信仰,集结所有天神、人物的简介,呈现包罗万象的神话人物,旨在向读者整体展示世界诸种神话,这些神话现在仍然是世界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高超的方式讲述了众神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从未褪去光彩。神灵和神话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并孕育了我们的文化。这些神话一方面是我们恐惧和匮乏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正是它们鼓舞着我们一次又一次战胜挫折,从而使人类得以发展。《神话全书》是一部关于文明起源的重要作品,是一位极好的生活之师,它会教
本书收全四部佛学界一致认可的僧传经典,是所有佛家弟子和佛学爱好者都有必要反复阅读的入门书! 全书生动沉着地记述了佛教传入中国以来1300位高僧的生平事迹和言行思想。每天静心读一传,您都将收获一次充满感动和喜悦、受益匪浅的修行。 对于一般的佛学爱好者来说,佛教典籍实在过于繁浩。而这套生动易读、系统详实的历代高僧传记全集,是您了解中国佛教历史和常识的上佳读物。 全书所收四部僧传分别是《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大明高僧传》,选取quanwei的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藏》)所收版本为底本。整理过程中,我们将原书断句改为现行新式标点,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酌改了原书中的个别明显有误的错字。即保留了原版的风貌,又使原书变得简易好读。 其中《续高僧传》和《宋高僧传》是初次以简体横
本书是“科学唯物主义”学派领军人物马里奥?邦格的代表作。它是邦格从信息时代的特征出发,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对新知识的产生和知识体系的统一现象与机理,所进行的思考的结晶。同时,它以半个世纪来科学的发展为素材,深入阐述了其“涌现的系统论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十分有益于中国学术界开展辩证唯物主义的研究。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主要论述了新事物,特别是新知识“涌现”的依据和机理。邦格通过令人信服的分析,逐次说明了自然、技术、概念、符号、知识、文化等不同层次的系统的涌现特征。第二部分则力图说明以往条块分割的科学知识体系正在加速呈现出“汇聚”的趋势。邦格逐一说明了对人类性别的解释,需要遗传学、微生物学、生态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合作;理解国家呼唤着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
诺那呼图克图,法名:逞列匠措,降生于公元1865年5月15日(农历),藏东昌都县类乌齐人,为类乌齐寺的管家活佛,民国时期西康地区的宗教领袖,为民国时期将藏地密法传至汉地的极具代表性的一代宗师。全书以时间年代为叙事轴线,以普佑诺那呼图克图上报“四重恩”为情感脉络,以同期与之相关的重大社会历史事件、藏传佛教的基本知识为背景,透过普佑诺那呼图克图“矢志抗英”、“藏密东移”两大传奇般的史实,揭示其在中国近现代社会历史演进过程中所表现的深远意义,彰显佛教以“利他”为核心的济世价值,全书力求完整、生动地的将普佑诺那呼图克图这位二十世纪初期的藏传佛教领袖介绍给读者。
《中论》据考证乃印度龙树菩萨初期之作。包含有空、二谛、缘起、中道等基本理论。其中心内容是“空”。《中论》不仅为印度中观学派之根本立场,亦为中国三论宗所依据之主要论点。三论宗将其奉为根本经典之一。
本书探讨宋明理学与政教秩序的建构问题,通过疏理阳明学派“自然”思想及义理构架,指出阳明学派建立了一种个体性哲学,致力于探究由个体性奠基和生发的公共秩序问题,其思想背景则是宋明时代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解决平民化社会“一盘散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