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了解和研究古典印度思想必须常置案头的一部经典著作。本书涉及的六派哲学指前弥曼差派、吠檀多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和正理派。六派哲学与佛教大约同时,早的始于佛陀出世前三百年,一路发展到佛辞世后约二百年。本书对六派各家的经典和主张条分缕析,做了清晰的系统陈述。本书尤为可贵者,在于廓清六派哲学与吠陀古典传统思想及与佛教间的错综关系。
本书从中国历代典籍中辑录了有关传统医学经典数十种,系统整理了传统医学中健康调理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经验。全书内容包括《抱朴子论》《存神炼气铭》《叩齿诀》《临目诀》等典籍,全部内容按古籍整理方法进行了新式标点校勘,为当代各界人士研习与研究传统健康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献典籍。本书有相当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本套书将对中国佛教影响优选、最能体现中国佛教基本精神的十三部佛经——金刚经、 心经、无量寿经、圆觉经、梵网经、坛经、楞严经、解深密经、维摩诘经、楞伽经、金光明经、法华经、四十二章经13部佛经,结集,外包装一函套,整体推出,以追求整体性效应。
在以往的几十年中,中国佛教的研究往往集中在中古时期的黄金时代,而本书更强调前近代中国佛教的重要性,并希望纠正长期以来对后世佛教衰乱假象的迷思。在该书中,作者描绘了禅宗如何演变为当时的一支主流宗派。这一著作是对17世纪中国佛教复兴的一个全面研究。
《道藏说略(增订版)》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 三洞四辅 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 是北京大学人文学部为建设 现当代外国研究平台 而设立的一项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课题,由哲学系、宗教学系、历史系、社会学系、外国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的十几位学者协力承担,共同写作。本书便是这一重大课题的初步探索成果。 本书共十五章,分三篇。上篇 全球宗教格局观察 ,从国内外理论界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出发,通过综合分析世界宗教人口数据与全球宗教格局态势,揭示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的复杂关系,并反思世界宗教在全球化时代对不同的社会、国家、文明的重要影响。中篇 宗教文化传统钩沉 ,从多学科视角探讨不同的宗教文化传统对国家、社会乃至文明形态的深层影响。下篇 政教关系问题研究 ,堪称当代世界宗教、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的焦点话题,致力揭示世界宗教对不同
《道藏说略(增订本)》是一部国学普及著作。本书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传统经典《道藏》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现代解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深入浅出地向当代读者普及道经的基本知识,充当阅读道经的学术向导。 全书40篇文章均由该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按照统一的体例撰写。其研究范围以明《正统道藏》为主体,但也有所拓展,涉及藏外道书、敦煌道书、禁毁道经等。书中内容,既有基于《道藏》“三洞四辅”原有分类的内在梳理,也有基于现代道教研究体系进行的客观说明,更有基于现代学科分类对《道藏》中相关史料的总结。每篇文章均条分缕析地梳理所涉主题的传承谱系、代表经典、理论框架、历史价值,介绍其研究现状,并附有建议阅读书目、参考书目,能够为初学者提供入门路径。
本辞典是介绍道教的历史、文化和现状的大型专科辞典。共收有词目五千余条。辞典内容涵盖:道教总类、宗派、社团组织、道家和道教人物、教义、经籍、神仙、戒律、节庆、名山宫观、内外丹术、养生术、道教与古代科技、道教与文学艺术、道教重大史实和活动、道教研究机构、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传播等方面。其中所收当代道教组织及其活动、当代重大事件和当代道教研究机构、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为截止期限。
汉文《大藏经》是汉译佛教经典与中国历代高僧大德撰写的佛教著作的总汇,卷帙浩繁,内容赡博,所涉及的领域也极其广泛,是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宝藏。本书系统又详尽地考释了中国佛教文史类典籍的源流及大略,内容分经录、教史、传记、宗系、纂集、护法、地志、杂志等八大部,共收录佛教文史类典籍二百三十部二千四百五十八卷。
本书是一部古印度宗教哲学主要文献的汇编,是我国目前编译的该领域部类较全的一部资料集。全书收入了古印度重要的宗教与哲学派别的基础经典和主要论典,包括吠陀、奥义书、顺世论、耆那教、佛教、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弥曼差派、吠檀多派中的核心文献。其中正统六派哲学的主要经典多为全译本,而吠陀奥义书、耆那教、顺世论、佛教的文献多为选译本。这些资料是研究古印度哲学的文献,是了解印度文化的基础材料。
《五灯会元》共20卷,是中国佛教禅宗史书,系增删“五灯”而合成。“五灯”系指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近二百年间分别成书的五部禅宗灯录:《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和《嘉泰普灯录》。全书依禅宗五家七宗之派别分卷叙述,收录过去七佛、西天二十七祖、东土六祖、青原下十六世及南岳下十七世等诸付法禅师共两千余人之列传,是研究禅宗史的重要资料。 本书由苏渊雷教授整理,以影宋宝祐本为底本,以清龙藏本、日本续藏本为参校本进行分段标点,增补总目。
本书以张王、祠赛社会、祈雨、祠神信仰传播、正祀与淫祀五个个案为例,将宋代民众祠神信仰置于唐宋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全面考察祠神活动存在、演变的真实状况,及其复杂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在史料分析的基础上,本书检讨并纠正了前人的若干观点,如正祀、淫祀二元对立,商人是祠神信仰传播的主要力量、社首与会首混淆等,将国内外的同类研究向前推进了一步。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宗教学理论探索的一个系统总结。作者将宗教信仰作为宗教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深入探讨了宗教信仰的 虚 与 实 、宗教性与宗教形,以及所谓 无形 宗教等问题,以便能更深刻也更全面地理解宗教的本质及其社会历史作用。书中也探讨了宗教与政治的双向的和复杂的互动、宗教与法治的关系等经典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对宗教现象学、中国民间信仰等前沿问题的探索,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探讨。本书作为作者长期从事宗教学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前言 萧萧梧叶落不尽,飒飒秋风云起时。转眼到了金秋时节,我言秋日天高远,晴空一鹤翻云飞。今日是重阳,余偕一众同伴共登长白圣山,我等于山中赞赏着阳光下山顶沐浴的金色霞光,赞叹着山峰上腾腾翻滚的簇簇灵气,感受着树枝上的黄叶随着山风起伏,飘向远方 这明媚的、丰饶的、动人的、雄浑的、丰富的秋天啊!在这收获的季节,孕育和撰写了三年多的《莲花太极》终于封笔了。 和之前所有的书稿完成时的喜悦心情一样,这种心情如同怀胎十月,终于见到孩子降生时,母亲心中的欢喜和满足。本书从构思到拍摄光碟再至动笔完稿,经历了三年多时间,对于笔者来说,算是准备时间*长、写作时间*久的一本书了,其中迂回曲折之心路不可言喻。至今,笔者已完成了二十本关于 中国禅 修养书籍的创作。这些书角度不同,涉及面广,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各
《贤者喜宴(共2册)》由明朝巴卧·祖拉陈瓦著,周润年译注。 《贤者喜宴》成书于明朝年间。《吐蕃史》是其中专载吐蕃时期历史的部分,该书由于征引了大量珍贵原始史料,且这些史料又多数能与汉文史料、碑铭及敦煌古藏文史料相印证,可以说是记载唐代吐蕃史的最可靠史籍。 《噶玛岗仓史》是其中篇幅最多的一卷,书中以大量的原始资料,详细记述了元朝初年至明朝末年藏传佛教噶举派的历史及西藏地方史,此外还涉及元、明中央王朝的治藏政策,汉藏、蒙藏关系,活佛转世制度等内容,是研究中国史与西藏地方史不可缺少的重要史籍。
《宗教学百科》概述了人类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各种宗教。从原始时代的信仰、古代和古典时代的信仰,直到当代人熟悉的印度教、佛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还包括一些新兴的当代宗教。一书在手,便能纵览世界各大宗教。全书语言平实,以简练、精准的解释剖析了复杂的术语,并配以一目了然的图表梳理复杂的概念和理论,同时用诙谐灵动的插图调动我们所有的感官来了解神秘的宗教历史。这是一本难得的、较为全面的宗教学百科图书,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无论你是否具有相关知识背景,也不管你是否对宗教这一领域感兴趣,还是你已经是专业的宗教学研究者,你都会从这本书中受到诸多启发,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