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日著的《元朝之后的蒙古汗国》为反映蒙古历史的专著,是《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之七。分为四章,用平实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北元、西伯利亚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的历史,阐述了元朝之后这些汗国汗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对蒙古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书稿可读性强,描写细腻生动,便于普通读者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蒙古民族历史。
刘慧著的这本《中原北方早期弥勒造像艺术研究》结合美术学、考古学、历史学学科的相关材料,综合利用美术史图像学、考古类型学以及文献学等研究方法重点考察中原北方早期弥勒造像,通过对弥勒造像在时间上的排序和空间上的比较,考察其图像特征与造像风格的发展演变。
本书是一部记述蒙古民族形成、发展、壮大乃至称霸之历程的书籍。它从成吉思汗二十二代先祖孛儿帖赤那、豁埃马兰勒写起,直到斡歌台罕十二年(1240)为止,共记载了蒙古民族约五百年的盛衰成败的历史。书中既有蒙古高原父系氏族制时代狩猎生活,以及与它相关的图腾崇拜现象的记载;也有从氏族发展成部落,又从部落发展成部落联盟,从而又发展成为一个民族的历史脉络的讲述;还有从狩猎文化嬗变到游牧文化的如实记录;更有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及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风云一代,抛头颅,洒热血,从夹缝中崛起,成就霸业的全程写照。这便是该书之所以成为解读蒙古民族全貌的“百科全书”式巨著的原因。
本书作为“蒙古国文学经典译丛”之一,计划从蒙古国著名诗人达·乌日央海近期新出版的十卷本作品选《树木》《永恒之因》《面对微笑一般陈旧的人生》《醒》《一生死过多回》《我的生活,是鸟儿》《秋天饮马》等书中选出100首左右诗作进行翻译。达·乌日央海毕业于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蒙古国作家协会奖诗人、曾多次夺冠蒙古国“水晶杯”诗歌大赛。2017年获得亚洲文学奖。著有《致人们》、《冬天的鸟》等诗集、《相逢,诀别》等长篇小说,共有千余部作品。译者将以更贴近原作的诗歌语言将达·乌日央海的经典诗作呈现给广大的汉语读者。
班布日著的《元朝之后的蒙古汗国》为反映蒙古历史的专著,是《中国蒙古族系列丛书》之七。分为四章,用平实通俗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北元、西伯利亚汗国、乌兹别克汗国和帖木儿帝国的历史,阐述了元朝之后这些汗国汗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对蒙古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书稿可读性强,描写细腻生动,便于普通读者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蒙古民族历史。
《游牧社会史与蒙古史研究》是一本译文集,收入汉译国外蒙古学者撰写的有关游牧社会史和蒙古史论文14篇 。这批论文短则几千字,长则数万字,分别由苏联、蒙古、波兰著名蒙古学者撰写。论文作者集中论述了游牧社会史领域若干重要问题,如:有关游牧社会的发展规律问题,有关游牧社会的经济史问题;从各个侧面论述了蒙古史领域的若干有关问题,如:有关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过程问题,有关蒙古人在征服诸国期间与西藏的关系问题,有关土尔扈特人东归经过问题,有关蒙古史的亚美尼亚文史料记载和俄文档案材料问题,有关中世纪后期蒙古史籍的结构特点以及某些史籍的版本流传问题,有关蒙古国学者对蒙古中世纪史和近现代史的研究情况及其观点问题,等等。其中,苏联著名蒙古学家鲍?雅?符拉基米尔佐夫的重要论文《“五部喀尔喀”(Tabun otog Xa?χa
全书以编年体上溯蒙古部落的崛起及成吉思汗王统的起源,并与额讷特克、吐蕃特诸王世系联系到一起,下述蒙古、元、北元至清初蒙古的历史文化及佛教传播,历述蒙古、元、北元数代蒙古各可汗的史记,其中有关北元朝蒙古部封建主纷争的内容占全书之半。书中对北元朝达延可汗巴图蒙克及阿拉坦汗时期政治、经济、宗教以及领地划分、各部战争和诸可汗世次、名号、生卒年及人地诸名、职官等的叙述在所有蒙古文史籍中最为详细。此书还收录了很多蒙古族民间传说、诗歌及藏、梵、汉、满等语言资料。
一九七九年,先生应大乘学舍出家众之请,系统讲解密宗法本《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本书即为该课程讲稿的整理本。因讲课不准录音,故本书是根据多人笔记整理而成的。全书共计十八讲,其中前七讲经过南先生审阅批改;后十一讲则是编者多次反复检阅笔记文稿,并与其他笔记对比参酌的结果。书后并配有先生于一九四五年所受三坛大戒戒牒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