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了现代易学大家潘雨廷的全部著作,由潘先生的高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文江先生历经二十余年整理、编订而成。2016年、2017年分别出版了平装本和单行本,此次出版精装典藏本,订正了若干错误,增加十多幅作者照片和手迹的彩色插页。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鲁道尔夫 欧肯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尔夫 欧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集中体现了鲁道尔夫 欧肯的“精神生活哲学”,鲁道尔夫 欧肯认为哲学不应以抽象概念为中心,应该以活生生的生命或生活为中心。人生的意义就是不断克服自然与精神、个体与总体的矛盾,使之不断走向二者的统一,成就崇高的人格。
《西方的智慧》(Wisdom of the West)1959 年由Rathbone Books Ltd出版,本版本根据1989年Bloomury Books再版译出。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的哲学著作,叙述了从泰勒斯(Thales)到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的西方哲学,并介绍了其中所涉的历史背景,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精美的图片,涉及到书中所讲述的人物、地点和文件,并尽可能选自所属时代,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本书为《胡塞尔全集》第24卷,其主体部分是胡塞尔1906—1907年冬季学期在哥廷根大学所做“逻辑学与认识论导论”讲座的部分讲稿,后面附上一些与该论题和讲座相关的文稿。本讲座所做的时期正是胡塞尔思想从《逻辑研究》时期的描述心理学向着《观念Ⅰ》的论的现象学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它是从逻辑学的本质和认识论上为逻辑学奠基;另一方面,它抢先发售明确提出悬搁与现象学还原的方法,以此获得很终奠基的认识论与现象学。本讲座包含三章:靠前章“纯粹逻辑学作为一门形式科学论的观念”从科学认识出发,试图证明,科学认识的科学性奠基于纯粹逻辑学,这门纯粹逻辑学包括算数、形式存在论;第二章“意向活动学、认识论与现象学”探究逻辑学的明见性基础,从而回溯至主体性,又为避免陷入心理主义而明确提出现象学还原的方法,由此获得纯粹
《人格的发展(精)/国民阅读经典》包括了卡尔·古斯塔夫·荣格在儿童心理学、教育和自性化方面的论文,突出了在儿童的智力障碍、情感和情绪障碍中父母和教师的特别重要性。荣格反复强调,在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和教师的心理状况极为重要。他认为,父母之间糟糕的心理关系可能是形成童年期障碍的重要原因。荣格坚称,教育儿童的人不仅要懂得教育,更要发展出自身的独立人格。此外,荣格还概述了儿童发展理论,为我们呈现出一位名叫“安娜”的女孩和她母亲之间的种种趣事;探讨了婚姻关系,认为它可以帮助或者阻碍个体的自我觉醒;很后,以对人格的发展和自性化过程的阐述结尾。
本书稿在充分吸取学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以《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注》为参照,结合作者对《老子》文本的理解和体会,对《老子》八十一章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疏论。本书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诠释了《老子》各章的中心思想、重要概念和主要观点;其次是对照《老子》的不同版本,作出必要的解读和判定;三是对《老子》中容易产生误读的章节作了深入评析与论证;四是对《老子》中重要的命题作了系统研究和义理阐发。书稿分为三个部分:前言、疏解和附录。前言部分讨论道家的核心范畴、精神特质、《老子》版本及注家;第二部分对《老子》分章疏解和思想论证;附录部分包括:三种不同版本《老子》(王弼本、帛书本、竹简本)和《论语》中的隐者形象。